新国学网:梁启超好学不倦

编辑:秋痕 来源:华文报摘 
 
一代宗师的梁启超,平生经历可称传奇,以康梁致力于变法维新运动“公交车上书”就已震动全国。失败后亡命日本,满清覆亡后归国。从辛亥革命以迄上世纪二十年代,他从政任高官,最后策动蔡锷云南起义以护国军反对袁世凯篡国称帝,袁世凯羞愤而死。梁启超饱经政治沧桑,后来弃政从事学术研究著书立说,并从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列名四大导师培育人才。考察他在文化文学方面的成就,也令人不胜钦佩。早年撰写的政论文章,以“笔端常带情感”开一代文风,被称为“新民体”,影响极大。   
  我们只要捧读他的《饮冰室文集》,就又看到在超过千万言的文集中,记载他丰富的学术著作,同时也记载他提倡的“小说界革命”、“诗歌界革命”、“史学革命”的卓越创见,业绩已着于青史了。  
  值得更受人景仰的是他晚年的讲学精神,贡献也很大,当年著名的大学,都邀请他讲学,他的著述中如《清代学术概论》、《中国历史研究法》等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特别是在东南大学讲授的《中国政治思想史》,因病中辍未竟全书,只能以《先秦政治思想史》成书出版,令他感到遗憾。因为在他研究过程中,感悟到中国古代哲学的博大精深,并寄望于来者阐发光大。 
  有学者研究梁启超的人生观,认为他受儒学传统的影响及他后来受佛学的影响,形成他的坚强信心,发挥于著述。
  梁启超一生勤奋好学,就是到了晚年,健康已不好,仍然不忘学习。有一位佛学大师欧阳竟无,早年曾研究王船山之学,后改从佛,于南京主持“金陵刻经处”,创设法相大学,由他主讲大乘法相宗之教理。梁启超慕名,竟然去听欧阳竟无的讲课,而且几次带病都去上课,在听课之后,他推崇欧阳竟无的讲授是真佛学,可见他不仅好学不倦,且能以灵怀辨认学问,不自故步自封,认为中国先哲之经典提的中庸之道,是比印度和欧洲高明的。 
  梁启超笔耕不辍,终于患病被迫停笔了。一九二九年由南京赴上海,入法国医院,经医师诊断,确诊有心脏病。随后回天津,闭门养病,但因积劳过度,不治逝世。 梁启超走后,不论政治派别,不囿成见,对他的盖棺论定,早年虽有保皇党及反对过马克思主义的认识错误,而于晚年却能超脱政治,以学术的光辉结束一生。他是擅长古典文学诗词的,他曾有一首以读陆游《剑南集》的题诗,为文学界传诵不衰,诗是这样写的——诗界千年靡靡风 兵魂销尽国魂空 集中十九从军乐 亘古男儿一放翁  
  从诗也可看到梁启超所以提倡“诗界革命”是他不倦于探索,比别人特具创见的证明。 
  (摘编自香港《大公报》 文/望 云) 

关键字: 内容标签:好学不倦,梁启超好学不倦 梁启超
下一篇:梁启超一骂惊人||上一篇:梵高曾靠关系找工作 绘画鉴赏力无人认同被辞退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