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揭秘:元代建北京城时为何将中轴线修歪了?(2)

编辑:秋痕 来源:历史春秋网
 
他们在甬路中央设立了一根2米长的杆子。由杆子的下面,沿甬路中心线向北,粘上一条长6米的黑胶带,代表中轴线的指向。当太阳经过永定门上中天时,杆子的影子就是永定门子午线。而太阳经过上中天的时间,是在电台播出“北京时间中午12点”的时号上。结果是,子午线影子与中轴线黑胶带之间确实有一个夹角,这个夹角也是2度十几分!
  
  早在唐代,中国人就能准确测量子午线,技术误差几乎不可能!
  
  中轴线和子午线为什么逆时针偏移了2度十几分之多?为了搞清这个问题,夔中羽还特意研究起了北京建城史。
  
  北京内城西城墙和东城墙均是在元大都土城基础上,包砌城砖筑成。东、西两城墙均不是正南正北,均与北京中轴线平行。因此可以判定,北京中轴线偏离子午线是元朝建元大都时形成。北京现有的中轴线是沿用元大都时的中轴线。明朝将城南移,但中轴线方向未动;清沿用明城,中轴线也未改动。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
  
  正如我们前面所说,担任元大都“监筑”之职的是忽必烈的重臣刘秉忠。一般认为,元代中轴线是由刘秉忠和他的学生郭守敬二人主持兴建的,二人皆为河北邢台人。大都从1267年开始修建,到1285年完成,总共用了18年时间。
  
  一个很自然的想法是,中轴线偏离子午线,是否因为700多年前测量技术水平不高,将子午线测偏了?
  
  夔中羽说,这不可能。如果你没听说过刘秉忠,你至少该听说过郭守敬,他们可都是当时第一流的天文、数学和大地测量家。早在中国唐代,就有著名学者一行大师,为测量纬线长度而在河南很准确地测量了4个点的子午线。在河南考古复原的宋代皇城里,笔直的中轴线完全符合子午线。而同样由刘秉忠主持修建的元上都,完全符合正南正北走向。元上都建成后,大都晚了好几年才开始修建,还是由刘秉忠监筑,却将大都的中轴线测算偏离了子午线2度多,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而天文学家认为,地轴在短短700多年时间不会有2度的变化。
  
  中轴线指向元上都
  
  有一次,夔中羽和同事聊天时,偶然提起古代建筑的方向有时与远方的地物有关。这让他心中一亮,他想到,元起源于蒙古。北京中轴线向北、向蒙古延伸,会不会指向元的什么地方?

关键字: 内容标签:北京城,元代,歪了,揭秘,中轴线北京城 元代 歪了 揭秘 中轴线
下一篇:吕布很受伤的第一次“被背叛”:到底是拜何人所赐||上一篇:人乳喂猪取肉:揭秘中国古代帝王吃的有多奢侈(4)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