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溥仪亲口自述袁世凯害死光绪帝的真实内幕(2)

编辑:秋痕 来源:环球军事网
 
档案八:同年十月二十光绪的《脉案》,当晚光绪开始进入弥留状态,神志昏迷。 
  档案九:同年十月二十一光绪《脉案》,当天中午,光绪脉搏似有似无,张嘴倒气,傍晚,光绪怀着满腔怨恨与世长辞。
  从光绪去世前八年的档案记录来看,光绪病状是一步步恶化的,应该属于正常病死。
  历史回顾:光绪继位真相
  清宫秘档告诉人们,光绪的确是病死的。但从光绪死的那天开始,人们就怀疑他不是正常死亡,这也是事出有因的。看看光绪不幸的婚姻和他苦闷的皇帝生涯,也就可以理解人们的种种猜测了。
  光绪与慈禧虽以“母子”相称,但他并不是慈禧亲生。光绪名载湉,是同治皇帝的堂弟。同治十年六月二十八,出生在北京醇郡王府。
  醇亲王是道光皇帝的第七子,咸丰皇帝的弟弟,他的母亲叶赫那拉氏是慈禧的妹妹。因此,光绪既是慈禧的侄子,又是慈禧的外甥。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的深夜,慈禧的独生子同治皇帝因患天花突然去世。由于临终没有留下遗命,慈禧太后压制了其他一切意见,坚持由4岁的载湉,也就是后来的光绪皇帝,入宫来继承皇位。
  载湉之所以能够当上皇帝,一方面因为同治皇帝没有留下儿子,更重要的还是慈禧想找个儿皇帝,为她再次垂帘听政创造机会。
  光绪元年正月二十,4岁的载湉在太和殿正式即位。从这一天起,光绪就被慈禧牢牢抓在手里,当作争夺权力的工具。
  婚后短暂幸福
  光绪虽然当了皇帝,但自从入宫以后,陪伴他的只有孤独。他是在繁琐的宫中礼节、慈禧的严厉训斥中长大的,没有母爱,没有童年的欢乐,致使他从小就心情抑郁,身体积弱,难以抵挡疾病的侵袭,留下了难以治愈的病根。
  按照清朝祖上留下的规矩,皇帝到了16岁就要亲政。随着光绪年龄的增长,他的大婚和亲政日期逐渐临近,慈禧把大权交给光绪皇帝已不可回避。
  光绪十五年正月二十,19岁的光绪举行大婚典礼。光绪的皇后和两个妃子都是慈禧选的,皇后是慈禧亲弟弟桂祥的女儿叶赫那拉氏。这位皇后长得实在不漂亮,瘦弱驼背,光绪极为不满,但也无奈。慈禧之所以选自己的侄女为皇后,就是利用皇后来控制和操纵皇帝。
  光绪的两位妃子是瑾妃和珍妃,二人是亲姐妹,瑾妃相貌一般,性格脆弱;珍妃貌美端庄,性情机敏
  珍妃入宫犹如一块石子投入一潭死水,她对光绪的同情和体贴,激起了光绪对未来的憧憬和热情,同时,也引发了他要在政治上摆脱束缚有所作为的欲望。大婚后的数年间,他与珍妃共同度过了一生中较为轻松的时光。而这一点,是慈禧最不愿看到的。
  帝后权力之争
  光绪亲政后,53岁的慈禧表面退居颐和园颐养天年,实际上一如既往地把握着国家政务。
  她一方面处处限制光绪,国家大事都要秉承她的懿旨去办理;一方面又通过隆裕皇后及亲信太监李莲英等人,暗中监视光绪的行踪。
  慈禧规定:每隔一日,光绪必须亲往颐和园向她汇报政务,听候训示。光绪经常披着星星来,顶着月亮去,饱受奔波之苦,名为皇帝,实为傀儡。光绪的政治抱负不能得以实现,日久天长,精神抑郁,旧病不去,又添新愁。
  从光绪的《脉案》看,相当一段时间内,光绪体质没有见好,但是看病和吃药的次数却相对减少。这主要是光绪力图在政治上有所作为,整天忙于政务,另外,他还要随时应付慈禧的训斥,无暇顾及看病吃药。这就更使得他的健康每况愈下。

关键字: 内容标签:光绪,自述,害死,内幕,溥仪,真实,袁世凯光绪 自述 害死 内幕 溥仪 真实 袁世凯
下一篇:慈禧水晶球曾被偷 被当成很丑的普通玻璃球||上一篇:西汉也有信息服务平台? 颍川太守从基层普及信息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