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清朝龙舟竞渡经常大打出手 造船禁止妇女在场(1)

编辑:秋痕 来源:广州日报
 
笔者住在珠江边,这些日子,几乎每天一早都要被江上龙舟的鼓点声唤醒。鼓点声声,疾如雷电,使人不难想象舟上鼓手、挠手和舵手的英姿,也不难想象众人争睹“龙舟景”的欢乐。纵使像笔者这样的外乡人,也真切地感受到端午的临近。

    千百年来的广州乡间,划龙舟一直是端午期间最盛大的活动,披红挂绿、百龙汇集、村村欢笑的龙舟“趁景”和“探亲”,锣鼓喧天、争先恐后、万人争睹的“斗标”,以及一开数百围的“龙舟饭”,都是不折不扣的民间狂欢,而昔日诸多的禁忌和仪式,以及与竞渡如影随形的好勇斗狠,更使这持续数日的狂欢承载了更深刻的民间记忆。

    本版采写  王月华(除署名外)

    源起

    南越先民靠水吃水

     自然要与龙王攀亲

    龙舟竞渡的风俗各地都有,但尤以岭南一带花样繁多,除了常见的“斗标”和“趁景”外,还有“踩龙舟”、“打龙舟”以及在西樵山顶斗龙舟等种种形式。

    说起龙舟竞渡的起源,人们常常把它跟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不过,在岭南,屈老夫子的影响未必是决定性的,更重要的是老祖宗善驾舟楫、靠水揾食的生活传统。

    南越先民驾船的本领可不是盖的。东汉期间的《越绝书》称赞说:“以船为车,以楫为马,往若飘风,去则难从。”可要在水中揾食,不能单靠本领,还得跟海里的龙王搞好关系。专家考证,南越族是最早有龙图腾的族群之一。

    《汉书·地理志》记载:“(越人)常在水中,故断其发、文其身,以像龙子,故不见伤害也。”中原的文化大儒说起“断发文身”的南越人,总有睥睨蛮夷的优越感,殊不知这是先民的水上生存之道,龙王总不好意思伤害自己的孩子吧?

    先民文身以像龙子,那在日常驾驶的舟楫上绘上龙纹,以表达对龙的崇拜,也是很自然的事情,这或许是龙舟的来历。

    笔者读书少,不敢随便猜测,但闻一多先生的研究可以作证:“凡属于某一图腾族的分子,必在自己身体和日常用具上,刻画着该图腾的形状,以便于获得图腾的保护。而龙舟只是文身从身体的范围扩展到身体以外的用具。”

    当然,按照专家的研究,龙舟竞渡传统的形成,也有先民驱邪禳灾的需要,后来也吸收了从荆楚之地传来的纪念屈大夫的风潮。

关键字: 内容标签:龙舟,竞渡,大打出手,造船,清朝,在场,妇女,禁止龙舟 竞渡 大打出手 造船 清朝 在场 妇女 禁止
下一篇:林语堂:读书的艺术||上一篇:历史揭秘:康熙为何八次拒绝群臣给他上尊号?(2)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