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上海内史第正式开放 宋氏家族、胡适曾居住于此

编辑:秋痕 来源:中国文化报 
 
4月16日,经过一年试运行后,复建的“内史第”正式对外开放。“内史第”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川沙新镇新川路218号,是一座具有传奇色彩的文化名宅。20世纪的伟大女性宋庆龄,中国近现代爱国主义者和民主主义教育家黄炎培,民主战士黄竞武,音乐家黄自,会计学家黄祖方,清代碑帖学家、书画鉴赏家沈树镛,中国毛巾工业先驱沈毓庆等名人都诞生于此。此外,著名学者胡适、水泥专家黄大能也曾居住在此。 
  该院落开放一个多月来,参观者络绎不绝。据“内史第”有关负责人介绍,这个占地3423.7平方米的宅第在过去一个多月里累计接待观众近1.6万人次,相当于此前一年参观人数的总和。其中,有七成以上观众来自浦东新区以外的地方。上海市多家单位、部门向“内史第”提出了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共建单位的邀请。
  该负责人说,很多观众都非常好奇——“内史第”为何名人辈出?他们心存疑问而来,通过展览及讲解,皆满意而归。
  记者近日走访了有关人士,探究了文化名宅里鲜为人知的故事。
  “内史第”的主人是谁
  “内史第”原名沈家大院,位于王前街(后改为新川路),坐北朝南,三进院落,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官宦宅第,为清朝内阁中书沈树镛祖上所建。清咸丰九年,沈树镛中举,位内阁中书,才有“内史第”之称。
  “内史第”的主人沈树镛,是著名的碑帖学家、书画鉴赏家、文物图书收藏家。他少年时就对历代碑刻产生兴趣,博学能文,多与名士交往。沈树镛在工作闲余时,喜欢到北京书铺、古玩摊等处搜集碑帖、拓本,由此收藏渐丰,文学家俞樾称其“富甲东南”。其中,最珍贵的藏品是汉代熹平石经宋拓残片,有《尚书·盘庚》5行、《论语·为政》篇8行及《尧曰》篇4行,共127字。沈树镛后又得孙承泽藏熹平石经残字,便在“内史第”内宅楼上辟一室,由颜昌题字“汉石经室”,又有何绍基、赵之谦等书法家为之作题记。沈树镛所藏各种碑帖拓本数量亦多,后来为《老残游记》作者、金石家刘鹗所得。光绪三十一年刘氏日记中记载:“得沈树镛碑帖三箱,计汉碑五十余种,元朝造像七八十种,唐碑一百余种,宋碑三百余种。”
  黄炎培与“内史第”的渊源
  “内史第”还是杰出的职业教育家、民主人士黄炎培出生及成长的摇篮。
  黄家与沈家有着密切的亲戚关系。黄炎培祖父黄典谟是沈树镛的姐夫,外祖父孟庆曾是沈的妹夫,而沈树镛之子沈肖韵又是黄炎培的姑父,两代都是亲上加亲,所以黄家四代都住此屋。黄炎培出生于内宅东厢房,“内史第”为他青少年时读书、求学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汉石经室”的大量碑帖、典藏古籍、近代中外名著,都成了他获取知识的源泉,但对他影响最大的是其姑父沈肖韵。沈树镛去世时小肖韵仅5岁,由母亲带领回到川沙居“内史第”,后中秀才。沈肖韵喜欢收藏,将其父遗留的文物在“内史第”辟室收藏。黄炎培少时学问、道德以及爱国思想,多受其姑父引导。他写过一篇《题肖韵姑父遗像》诗,前言谓:“川沙百年来文化中心,必推我姑父沈肖韵先生家,先生禀承家学,器识文艺,为时推重,与物无忤,对之如饮醇醪。甲午后,锐然以新知识授我后进。”黄炎培就是在肖韵书斋中读到赫胥黎的《天演论》,当年他就住在书斋里,受益匪浅。
  宋氏家族为何居住于此
  宋庆龄的父亲宋嘉树于1890年停止巡回传道后,成为上海郊区川沙地方的传教士。此时,宋嘉树和倪桂珍夫妇安家在“内史第”沿街坊。此后,他们相继于1893年1月27日生下宋庆龄,1894年12月4日生下宋子文,1897年3月5日生下宋美龄,直至1904年全家离开川沙迁至上海市区,只留宋子文在川沙读书。宋庆龄在“内史第”生活了11年,宋子文在“内史第”生活了10多年,宋美龄在“内史第”生活了7年,可以说,宋家三姐弟的少儿时代是在川沙度过的。在此期间,宋氏家族给川沙老辈留下了深刻的回忆。人们都说,宋嘉树、倪桂珍夫妇在川沙中市街牌楼下传教。宋嘉树身穿竹布长衫,操一口不熟练的本地话,演说时有声有色,引来众多人驻足。少年黄炎培也被吸引,还能学他传教时演说的姿势。原川沙政协委员沈敬之说:“宋庆龄在川沙长到十几岁,我常见她领着弟妹玩。她从小喜欢小孩子。有一次,她把周浦产的‘寸金糖’分给小孩子吃,我跑过去,她想给我,又犹豫了一下,大概见我年龄稍大。我也没问她要,就跑开了。”黄炎培堂妹黄敏之口述:“我5岁时(1901年)由(川沙)芬兰堂搬迁到沈宅(“内史第”),与宋家做隔壁邻居。我家门口向南(今新川路)开;宋家门口向西(今南市街)开。我家搬去不久,宋家便迁走了。我家住房一下子大了许多,我印象很深。”
  胡适曾在这里旅居
  胡适原籍皖南绩溪县上庄村,1891年12月28日生于上海大东门瑞馨茶叶庄内。早在清嘉庆年间,他的高祖在浦东川沙开设了茶叶庄,店号“万和”,到他祖父时胡万和老店大大发展,在上海开了茶叶分店,在汉口开酒店。万和经营有方,财源颇旺。胡适14岁离开绩溪到上海读书之后,学杂费用均由川沙店支付。川沙原为滨海盐村,清嘉庆十五年设抚民厅,到清末宣统三年才改厅为县治。因此,当地有民谚云“先有胡万和,后有川沙县”。因为上海瑞馨泰是胡适祖上与他家合开的,所以第三年胡适就在他母亲冯氏怀抱中来到川沙胡万和茶叶庄。茶庄有三大间门面,里面楼室也颇宽敞,但已作为制茶工场及工人住宿所用,所以胡适母子被安置到离老万和很近的南市街“内史第”居住,租屋为“内史第”前进厅室东侧临街的厢房。
  哪些名人在此居住过
  音乐家黄自是黄炎培侄子,1904年3月23日诞生于川沙“内史第”东厢房二楼南房。黄自幼年在川沙小学堂求学,1916年入北京清华学校,1924年留美入奥柏林大学,攻读心理学和音乐学,1926年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旋即入耶鲁大学专攻音乐,1929年在耶鲁大学获音乐学学士学位,毕业作品《怀旧》序曲为我国作曲家所作的第一部交响音乐作品。黄自1929年回国,在沪江大学任教,受聘于当时的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任教员。许多卓有成就的音乐家,如贺绿汀、刘雪庵、陈田鹤、黄贻钧、钱仁康、林炎翁等都出自他门下。
  在抗日战争中华民族危急之时,黄自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写下了大型爱国合唱曲《抗战歌》、《旗正飘》、《九一八》、《热血》等。黄自还撰写了不少音乐理论论文,编写了我国最早的《音乐史》和《和声学》,为我国的音乐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
  此外,在“内史第”诞生、居住过的还有会计学家黄祖方、革命先烈黄竞武、黄自的胞妹黄孚兰、胞弟黄长风等知名人士。
  祝龙珠 本报记者 黎宏河

关键字: 内容标签:胡适,于此,上海,居住,家族,开放,正式,内史胡适 于此 上海 居住 家族 开放 正式 内史
下一篇:惨绝人寰!历史上有多少美女曾被烹食? (2)||上一篇:孙权把妹妹嫁给刘备为何反致双方关系恶化?(1)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