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争斗子弑父
刘济镇守卢龙二十余年,深得军心,但诸子不和,祸起萧墙。次子刘总在其粥汤中下毒。刘济去世后,刘总在房山修建了刘济墓。
在刘济石经山封藏石经稍早的元和四年(公元809年)三月,成德节度使王士真病死,他的儿子王承宗自称留后。为了向唐宪宗表示忠诚,王承宗把管辖的德州(今山东陵县)、棣州(今山东惠民县)献给朝廷。魏博节度使田季安出来挑拨,王承宗反悔,囚禁朝廷命官德州刺史薛昌朝。宪宗劝谕王承宗把薛昌朝放了,王承宗拒不奉诏。宪宗一怒之下,下诏削夺王承宗官爵。刘济万没想到,这件看似与己无关的事,终至灭顶之灾,并由此引发了刘济家族的悲惨命运。
王承宗踞守的成德军,拥有易州、沧州、定州数州之地,习惯上称为“赵”,他北面是刘济镇守的幽州,习惯上称为“燕”。王承宗公然与朝廷决裂,作为北邻的刘济深感不安,他把将领们召集在一起询问:“皇帝知道我与赵不和,必然让我出兵讨伐,赵一定会对我严加防备,我该怎么办?”
刘济手下有一员裨将谭忠,他希望刘济出兵攻打王承宗。见刘济犹豫不决,便使用激将法,他大声说:“主公错了,天子不会让燕伐赵,赵也不会防备燕。”刘济听了大怒,把谭忠捆起来押在狱中。随后刘济暗中派人到边境侦察,发现王承宗那边果然没有设防。
几天后,唐宪宗的诏书到了,没有要求刘济出兵。刘济见谭忠的话一一应验,便把他放了出来,先是道歉,然后问他其中的缘故。谭忠说:“昭义节度使卢从史貌似和燕亲近,心里却防着我们;表面上和赵断绝关系,暗地里却支持王承宗。他跑到王承宗那儿说:‘燕靠赵在前面挡着,才高枕无忧,虽然与你不和,也不至于祸害你,所以刘济那边儿不足为虑。’王承宗听了觉得有理,便对幽州不加防备。卢从史又跑到长安,对天子说:‘燕、赵两家有宿怨,现在陛下讨伐赵,赵却对燕不加防备,分明是刘济串通王承宗一起造反。’天子一听,哪里还敢让主公出兵?所以,当初我才对主公说,天子不会让主公出兵伐赵,赵也不会对你有所防备。”
刘济说:“原来是这样,那要如何应对呢?”谭忠说:“眼下天子要灭了王承宗,而燕却无一卒渡过易水勤王,岂不正中卢从史的下怀?这个拨弄是非的小人,既得以向王承宗讨好,又向天子表忠。而主公原本对天子一片忠心,又不想伤着王承宗,却不为人知,反让人误会私结王承宗;王承宗又不领这份情,白白授天下口实,落得一个坏名声。”刘济听后默默地点了点头。
刘济听取了谭忠的话,在元和五年(公元810年),亲自带领七万大军率先向王承宗发起进攻。这时宪宗向河东、义武、卢龙、横海、魏博、昭义六镇发出对王承宗的讨伐令。刘济攻克饶阳、束鹿,生擒三百余人,斩首千余级,献俘于朝廷。宪宗下旨褒奖,命他继续进兵。刘济率军屡攻乐寿、博陆、安平等县,前后多有斩获,因军功进封中书令。后来宪宗皇帝又赦免了王承宗。
刘济镇守卢龙二十余年,深得军心,但诸子不和,祸起萧墙。刘济出兵的时候,让官居幽州副大使的长子刘绲摄行留后事务,镇守幽州。次子刘总为行营都知兵马使,跟随他出征。刘总为人阴险歹毒,早就觊觎着幽州卢龙节度使的位子。此时刘济忽然得了重病,刘总便与张玘、成国宝等军中亲信密谋,弑父篡位,于是派人假称是从长安来的,对刘济说:“朝廷因为您屯兵瀛州时逗留不前,要让副大使接替您的节度使了。”第二天,又派人告诉刘济:“下诏的使臣已到太原了。”几天后,又派人跑来说:“朝廷的使臣已过代州了。”消息传开,七万大军人心惶惶。病中的刘济信以为真,悲愤交集,不知如何是好,他一怒之下杀了几十个主兵大将和素来与刘绲亲近的人,派出快马传刘绲立刻前来行营,由张玘的胞兄张皋代理留后事务。
刘济气愤至极,从早到中午吃不下一点东西,傍晚的时候他觉得口渴,向刘总要碗粥汤。刘总暗中在粥汤中投毒,可惜一代雄杰,竟遭亲子毒手,死于非命。这时,刘绲已经走到涿州,刘总假借刘济的命令,一顿乱杖把刘绲结果了。
刘总杀了刘绲,把父亲刘济葬在白带山麓的东南方向。他在刘济墓地建了一座庞大的坟庄,用以守候亡父的墓地。
一千多年后的今天,当考古工作者发掘刘济墓的时候,发现有多处僭制。刘总为什么要这样?是为掩饰弑父的罪行,还是自我赎救?
关键字: 内容标签:弑父,争权,诸子,次子,不和,千年,刘济墓弑父 争权 诸子 次子 不和 千年 刘济墓
点触宗教门户网进入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刘济镇守卢龙二十余年,深得军心,但诸子不和,祸起萧墙。次子刘总在其粥汤中下毒。刘济去世后,刘总在房山修建了刘济墓。
在刘济石经山封藏石经稍早的元和四年(公元809年)三月,成德节度使王士真病死,他的儿子王承宗自称留后。为了向唐宪宗表示忠诚,王承宗把管辖的德州(今山东陵县)、棣州(今山东惠民县)献给朝廷。魏博节度使田季安出来挑拨,王承宗反悔,囚禁朝廷命官德州刺史薛昌朝。宪宗劝谕王承宗把薛昌朝放了,王承宗拒不奉诏。宪宗一怒之下,下诏削夺王承宗官爵。刘济万没想到,这件看似与己无关的事,终至灭顶之灾,并由此引发了刘济家族的悲惨命运。
王承宗踞守的成德军,拥有易州、沧州、定州数州之地,习惯上称为“赵”,他北面是刘济镇守的幽州,习惯上称为“燕”。王承宗公然与朝廷决裂,作为北邻的刘济深感不安,他把将领们召集在一起询问:“皇帝知道我与赵不和,必然让我出兵讨伐,赵一定会对我严加防备,我该怎么办?”
刘济手下有一员裨将谭忠,他希望刘济出兵攻打王承宗。见刘济犹豫不决,便使用激将法,他大声说:“主公错了,天子不会让燕伐赵,赵也不会防备燕。”刘济听了大怒,把谭忠捆起来押在狱中。随后刘济暗中派人到边境侦察,发现王承宗那边果然没有设防。
几天后,唐宪宗的诏书到了,没有要求刘济出兵。刘济见谭忠的话一一应验,便把他放了出来,先是道歉,然后问他其中的缘故。谭忠说:“昭义节度使卢从史貌似和燕亲近,心里却防着我们;表面上和赵断绝关系,暗地里却支持王承宗。他跑到王承宗那儿说:‘燕靠赵在前面挡着,才高枕无忧,虽然与你不和,也不至于祸害你,所以刘济那边儿不足为虑。’王承宗听了觉得有理,便对幽州不加防备。卢从史又跑到长安,对天子说:‘燕、赵两家有宿怨,现在陛下讨伐赵,赵却对燕不加防备,分明是刘济串通王承宗一起造反。’天子一听,哪里还敢让主公出兵?所以,当初我才对主公说,天子不会让主公出兵伐赵,赵也不会对你有所防备。”
刘济说:“原来是这样,那要如何应对呢?”谭忠说:“眼下天子要灭了王承宗,而燕却无一卒渡过易水勤王,岂不正中卢从史的下怀?这个拨弄是非的小人,既得以向王承宗讨好,又向天子表忠。而主公原本对天子一片忠心,又不想伤着王承宗,却不为人知,反让人误会私结王承宗;王承宗又不领这份情,白白授天下口实,落得一个坏名声。”刘济听后默默地点了点头。
刘济听取了谭忠的话,在元和五年(公元810年),亲自带领七万大军率先向王承宗发起进攻。这时宪宗向河东、义武、卢龙、横海、魏博、昭义六镇发出对王承宗的讨伐令。刘济攻克饶阳、束鹿,生擒三百余人,斩首千余级,献俘于朝廷。宪宗下旨褒奖,命他继续进兵。刘济率军屡攻乐寿、博陆、安平等县,前后多有斩获,因军功进封中书令。后来宪宗皇帝又赦免了王承宗。
刘济镇守卢龙二十余年,深得军心,但诸子不和,祸起萧墙。刘济出兵的时候,让官居幽州副大使的长子刘绲摄行留后事务,镇守幽州。次子刘总为行营都知兵马使,跟随他出征。刘总为人阴险歹毒,早就觊觎着幽州卢龙节度使的位子。此时刘济忽然得了重病,刘总便与张玘、成国宝等军中亲信密谋,弑父篡位,于是派人假称是从长安来的,对刘济说:“朝廷因为您屯兵瀛州时逗留不前,要让副大使接替您的节度使了。”第二天,又派人告诉刘济:“下诏的使臣已到太原了。”几天后,又派人跑来说:“朝廷的使臣已过代州了。”消息传开,七万大军人心惶惶。病中的刘济信以为真,悲愤交集,不知如何是好,他一怒之下杀了几十个主兵大将和素来与刘绲亲近的人,派出快马传刘绲立刻前来行营,由张玘的胞兄张皋代理留后事务。
刘济气愤至极,从早到中午吃不下一点东西,傍晚的时候他觉得口渴,向刘总要碗粥汤。刘总暗中在粥汤中投毒,可惜一代雄杰,竟遭亲子毒手,死于非命。这时,刘绲已经走到涿州,刘总假借刘济的命令,一顿乱杖把刘绲结果了。
刘总杀了刘绲,把父亲刘济葬在白带山麓的东南方向。他在刘济墓地建了一座庞大的坟庄,用以守候亡父的墓地。
一千多年后的今天,当考古工作者发掘刘济墓的时候,发现有多处僭制。刘总为什么要这样?是为掩饰弑父的罪行,还是自我赎救?
关键字: 内容标签:弑父,争权,诸子,次子,不和,千年,刘济墓弑父 争权 诸子 次子 不和 千年 刘济墓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推荐好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