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揭秘:李世民为何会向突厥称臣纳贡十二年?(2)

编辑:秋痕 来源:历史春秋网
 
李世民即位后,任人为贤,知人善用;广开言路,虚心纳谏,注重经济发展,增强军事实力,一直到贞观三年(629年)以后,唐朝对突厥的臣服终于有了改变。此时,唐朝军队的作战能力大大提高,兵源极广,士兵人数也大幅度攀升;相反,突厥的实力却逐渐下降,一些属国纷纷起来反抗,突厥上层统治者中间又出现分裂,形势出现了有利于唐朝的变化。从617年到629年的这十二年里,雄材大略的李世民无时无刻不在考虑如何解决突厥问题,无时无刻不在为突厥问题而咬牙切齿。时机,时机,他在等待时机。贞观三年(629年),李世民在综合分析当前形势,做好充分军事准备后,认为彻底解决突厥问题的时机已经成熟,决定出兵突厥,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彻底消除自己心中隐忍了十二年的阴影,彻底改写大唐帝国向突厥“称臣纳贡”的历史,命李靖率领唐军主动出击突厥,大败突厥军,活捉颉利可汗,取得了决定性胜利。至此,李世民对突厥的臣服历史宣告结束。
  
  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有作为的皇帝,他不仅以善于知人用人,勇于纳谏改过,创造出“贞观之治”的繁荣局面而名垂后世,同时他为统一全国及时调整与突厥关系的大局意识和他十二年来不惜向胡狄之国称臣纳贡的忍耐能力,也值得后人学习和借鉴。
  
  原文载于《历史上那些帝王们》,刘继兴 刘秉光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出版

关键字: 内容标签:突厥,会向,十二年,揭秘,称臣纳贡,李世民突厥 会向 十二年 揭秘 称臣纳贡 李世民
下一篇:传努尔哈赤曾潜入大明皇宫 紫禁城光绪大婚图曝光||上一篇:专家揭宋美龄婚恋往事:婚前社交广泛 憧憬爱情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