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和迷茫
《图画新闻》确实取各报或妙趣横生或意味深长的新闻以图画方式及时表现。如1907年12月的《蛮触相争》一幅,画中文字表明即因“十二月十八日《字林西报》”相关报道而起。《图画新闻》有浓厚的时评色彩,100年后我们阅读,仍能感到画中人、图画者热切的希望、追寻和迷茫,至今仍在这一追寻和迷惘之中。1907年11、12月,《图画新闻》的《万几勤奋》、《伍大臣演说法律》、《蛮触相争》、《中国制造之特色》等集中显示了此时政法变革的希望和迷思。《万几勤奋》中,年轻的光绪帝坐于案前,案上是一册翻开的书,案前左右分列数位大臣。画中文字说:“孙、荣、陆、张、唐、宝、朱七大臣奉谕进讲经史,凡关于裨益新政之书摘要进讲。……近各大臣已议定每日朝班退值后进讲一小时,宵旰勤劬,孜孜国治,但谓深宫励学,犹浅测宸聪已。”此时光绪帝已早为慈禧手中傀儡,当代历史学家几将其从戊戌变法后的历史书中抹去,但其百日维新显然已树立了一个改革帝王的风姿,所以图画者特别提请读者不要肤浅地看待光绪帝的励学,诠释出“万几”读书的“新政”目的和意义。《伍大臣演说法律》报道了伍廷芳在天津法律学堂演说一事。吴廷芳生于新加坡,在香港接受教育,后留学英国学习法律,是第一位有资格出席英国高等法庭的律师,所以在晚清法律变革中被寄予厚望。《图画新闻》以按语形式批评了中国古代法律的不完全和刑罚之酷烈,表扬伍廷芳能参考“东(日本)西(西方)”宪政制定新法,但批评地方督抚以借口阻挠新法施行,希望法律学堂能培养人材,教化百姓等。
大多数时候,《图画新闻》是很有主见的,知道中国应该变革,相信参酌东西就能制定出最完善合理的中国法律,但对政体之优劣和运作时出现的问题,新闻人也不免迷惑。康有为曾在立宪和共和之间彷徨,梁启超在立宪和革命之间选择,即使同是君主立宪,是学习英国、德国,还是日本,朝野也有不少争论。《图画新闻》之《蛮触之争》一则,报道了英国自由党人围攻保守党总会,《图画新闻》发议论道:“以下流社会谈论自由,其为野蛮自由可知;以守旧党中立政体,其为顽固政体可知。英吉利为实行君主立宪文明法制极臻完备之国度,乃上下攻击,新旧仇视,舞台之上犹不免此恶作剧,矧每况愈下,假立宪之预备为专制之实行哉!信乎,立宪难,君主立宪尤难!”也许作者对英国社会阶层、自由党和保守党的性质认定不合理,夸大了两党相争的破坏性一面,尽管作者对专制的厌恶是确定无疑的,但对世界上最成熟的“君主立宪制”的结构性矛盾、对立宪、对君主立宪,特别是对“假立宪之预备为专制之实行”的政治现实则充满了迷惑和焦虑。其“假立宪”之说,似暗击当时的中国现实,与立宪会、革命派的声音相为呼应。
实际和想像的读者
图画新闻报一条新闻只有一幅画,只能抉取新闻事件的某一个时空,余下则由画中空白处的近百或更多的文字来补足,如《触蛮之战》画室里和窗口站钗h人的一幢楼房,楼外更是人头攒动,单凭画面不容易知道所关何事,所以不识字者能否仅凭“画”“看”懂“新闻”本身是令人怀疑的,遑论读出图画者反省内视的功夫和幽微的心曲。
《点石斋画报》、《图画新闻》随《申报》、《时事报》赠送订阅者,也同时零售,鲁迅、阿英等都曾谈到晚清上海画报势头强劲,包天笑作为读者回忆自己十二三岁在苏州省点心钱买《点石斋画报》看,他们的说法与上引《竹枝词》的“销路争夸最出群”一致。但报主为促销,总是夸说自己的书报畅销但从不公开发行数字,而且十二三岁的包天笑一定是识字的,不识字者又不大有机会在历史文本中留下声音,所以,究竟有多少不识字的画报读者,更是无从得知了。当然,这并不妨碍作者、读者期望妇孺通过图画新闻增加了见识。(本文由城大中国文化中心提供)
关键字: 内容标签:政体,晚清,图画,一九,改革,新闻政体 晚清 图画 一九 改革 新闻
点触宗教门户网进入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图画新闻》确实取各报或妙趣横生或意味深长的新闻以图画方式及时表现。如1907年12月的《蛮触相争》一幅,画中文字表明即因“十二月十八日《字林西报》”相关报道而起。《图画新闻》有浓厚的时评色彩,100年后我们阅读,仍能感到画中人、图画者热切的希望、追寻和迷茫,至今仍在这一追寻和迷惘之中。1907年11、12月,《图画新闻》的《万几勤奋》、《伍大臣演说法律》、《蛮触相争》、《中国制造之特色》等集中显示了此时政法变革的希望和迷思。《万几勤奋》中,年轻的光绪帝坐于案前,案上是一册翻开的书,案前左右分列数位大臣。画中文字说:“孙、荣、陆、张、唐、宝、朱七大臣奉谕进讲经史,凡关于裨益新政之书摘要进讲。……近各大臣已议定每日朝班退值后进讲一小时,宵旰勤劬,孜孜国治,但谓深宫励学,犹浅测宸聪已。”此时光绪帝已早为慈禧手中傀儡,当代历史学家几将其从戊戌变法后的历史书中抹去,但其百日维新显然已树立了一个改革帝王的风姿,所以图画者特别提请读者不要肤浅地看待光绪帝的励学,诠释出“万几”读书的“新政”目的和意义。《伍大臣演说法律》报道了伍廷芳在天津法律学堂演说一事。吴廷芳生于新加坡,在香港接受教育,后留学英国学习法律,是第一位有资格出席英国高等法庭的律师,所以在晚清法律变革中被寄予厚望。《图画新闻》以按语形式批评了中国古代法律的不完全和刑罚之酷烈,表扬伍廷芳能参考“东(日本)西(西方)”宪政制定新法,但批评地方督抚以借口阻挠新法施行,希望法律学堂能培养人材,教化百姓等。
大多数时候,《图画新闻》是很有主见的,知道中国应该变革,相信参酌东西就能制定出最完善合理的中国法律,但对政体之优劣和运作时出现的问题,新闻人也不免迷惑。康有为曾在立宪和共和之间彷徨,梁启超在立宪和革命之间选择,即使同是君主立宪,是学习英国、德国,还是日本,朝野也有不少争论。《图画新闻》之《蛮触之争》一则,报道了英国自由党人围攻保守党总会,《图画新闻》发议论道:“以下流社会谈论自由,其为野蛮自由可知;以守旧党中立政体,其为顽固政体可知。英吉利为实行君主立宪文明法制极臻完备之国度,乃上下攻击,新旧仇视,舞台之上犹不免此恶作剧,矧每况愈下,假立宪之预备为专制之实行哉!信乎,立宪难,君主立宪尤难!”也许作者对英国社会阶层、自由党和保守党的性质认定不合理,夸大了两党相争的破坏性一面,尽管作者对专制的厌恶是确定无疑的,但对世界上最成熟的“君主立宪制”的结构性矛盾、对立宪、对君主立宪,特别是对“假立宪之预备为专制之实行”的政治现实则充满了迷惑和焦虑。其“假立宪”之说,似暗击当时的中国现实,与立宪会、革命派的声音相为呼应。
实际和想像的读者
图画新闻报一条新闻只有一幅画,只能抉取新闻事件的某一个时空,余下则由画中空白处的近百或更多的文字来补足,如《触蛮之战》画室里和窗口站钗h人的一幢楼房,楼外更是人头攒动,单凭画面不容易知道所关何事,所以不识字者能否仅凭“画”“看”懂“新闻”本身是令人怀疑的,遑论读出图画者反省内视的功夫和幽微的心曲。
《点石斋画报》、《图画新闻》随《申报》、《时事报》赠送订阅者,也同时零售,鲁迅、阿英等都曾谈到晚清上海画报势头强劲,包天笑作为读者回忆自己十二三岁在苏州省点心钱买《点石斋画报》看,他们的说法与上引《竹枝词》的“销路争夸最出群”一致。但报主为促销,总是夸说自己的书报畅销但从不公开发行数字,而且十二三岁的包天笑一定是识字的,不识字者又不大有机会在历史文本中留下声音,所以,究竟有多少不识字的画报读者,更是无从得知了。当然,这并不妨碍作者、读者期望妇孺通过图画新闻增加了见识。(本文由城大中国文化中心提供)
关键字: 内容标签:政体,晚清,图画,一九,改革,新闻政体 晚清 图画 一九 改革 新闻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