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朱元璋"大部制"改革废掉丞相 直接统领六部(3)

编辑:秋痕 来源:深圳晚报
 
朱元璋废丞相直接统领六部
朱元璋称吴王时,还没有动改革这个心思,而是仿照元制设立中书省,作为自己政权的基础,还设置了掌军权的都督府和负责监察的御史台。由丞相统率百官,领导礼、户、刑、工四部。

到1368年,朱元璋称帝时,他又在四部基础上设了吏、兵二部,六部是中书省的办事机构。

当时,丞相总揽全国行政,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皇帝的诏书都必须由中书省颁发,朝臣奏议也必须由中书省呈达皇帝。中书省权力的增大,军权架空,让朱元璋感到了威胁。

洪武十三年正月,丞相胡惟庸“谋大逆”案发,受牵连被诛除的各级政府官吏达3万余人,朱元璋就此发布了《废丞相、大夫,罢中书诏》,罢除中书省,不设丞相,六部尚书归皇帝直接领导。

“这样,皇帝实际上兼任了丞相的职责,既为国家元首,又为行政首脑。”武黎嵩说。

“大部制”里的小学问

延伸  唐朝的“三省六部”中的六部

包括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吏部是国家人事行政管理部门,居于六部之首,官吏铨选是吏部最重要的工作,开元以前,科举考试都是由吏部主持的,后来才移至礼部。户部是中央政府管理财政、民政的职能机构。户口簿籍是国家推行均田制及征税派役的根据,所以朝廷高度重视。礼部最初是国家礼仪祠祭的机关,直到科举移属礼部,礼部的地位才真正得以提高。兵部是掌管全国军事军备的政府职能机构,差不多相当于“国防部”,历来都受到统治者的重视。此外,兵部还要进行武举,选拔人才。刑部则是国家最高司法行政机关。工部是管理国家工程建筑的行政职能机关,在六部中排行最末。

不入流的“吏”比入流的官还多

在古代官员制度中,还有“吏”这个庞大的群体,值得关注。胥吏是官府中专门办理文书的低级行政人员。如果说官员是决策者,那么吏就是执行者。命令下达后,具体事情就摊派到吏身上,由他们去完成。吏的数量超过官的数量。吏里既有幕僚,他们是国家公职人员,国家给他们发俸禄;还有一些被称为幕友,则是由地方官私人聘请的,他们没有编制,工资也是由地方官私人支付。像师爷就属于吏。

在古代,好的吏可以入官,叫“流外入流”;清代以后,吏表现突出,国家可以赏一个官给他;或者自己捐一个官。吏的工资究竟从哪开出来呢?一名得力的吏,一年工资可能得上万两银子,这就得从“仓耗”、“火耗”这样一些名目中来获得了。


关键字: 内容标签:丞相,大部,统领,朱元璋,废掉,改革丞相 大部 统领 朱元璋 废掉 改革
下一篇:郁达夫往事:对王映霞一见钟情 数年后反目离婚||上一篇:狄仁杰:是宰相更是赌神(1)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