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揭《清明上河图》历史密码:繁荣背后隐藏暗线 (2)

编辑:秋痕 来源:燕赵晚报
 
从清明节到政治清明
同题材不同创作目的

余辉说,三本《清明上河图》虽然题材是同样的,但创作目的却大为不同。

三本《清明上河图》卷都是表现开封城内外清明时节的人物活动,尽管明清两朝将开封绘成苏州城的面貌。由于画家的时代、地位、身份的不同,在同名绘画中表现出了不同的创作思想。画家观察社会的视角有所不同,进而形成了三个版本之间的本质差异。如“宋本”从现实主义的角度出发,不回避市面上的各种矛盾;而“明本”的思想主旨反映的是享乐主义,各种供享受和消遣的店铺应有尽有;“清院本”出于粉饰太平的需要,回避官民之间的矛盾冲突,以矫饰的手法和浓重的色彩,正面表现了繁盛的商贸和强盛的军力。

宋本是以画谏言

繁荣背后隐藏暗线

在对“宋本”即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进行了长时间认真研究后,余辉自信地认为,此画卷并非只是简单的描绘百姓风俗和日常生活,在商业繁荣的表面之下暗藏玄机,明线下交织着一条令人心悸的暗线。

从文献中可知,汴京是十二世纪初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人口达137万,绝大多数建筑都是砖木结构。北宋经历了40多次特大火灾,因此消防是当时朝野最关注的严峻问题。当时汴京的防火措施非常严密,每个坊都设有一座望火楼,专门观测火警。楼下有被称为“潜火兵”的军队驻守,专司消防。余辉说,张择端画了望火楼,但楼上无一人观望,更夸张的是,望火楼下的两排兵营被改作了饭馆。

而比消防缺失更可怕的是城防的涣散。画中,城墙上下没有一个守卫,土墙上面也没有任何城防工事,连射箭的城垛也没有,甚至连虚设的城防都没有。原本应该是有重兵把守的城防机构所在的位置,居然是一家商铺,老板正在验货,账房在记账。从画面上看,整个汴京正沉浸在浓厚的商贸气氛中,完全是一座不设防的都城。“这不是张择端的有意设计,而是真实地反映了宋徽宗朝初期已日渐衰败的军事实力和日趋淡漠的防范意识。”余辉说。


关键字: 内容标签:暗线,繁荣,清明上河图,隐藏,密码,历史暗线 繁荣 清明上河图 隐藏 密码 历史
下一篇:民国第一桩政治血案:宋教仁遇刺迫使赵秉钧辞职||上一篇:揭秘清朝第一词人纳兰容若短命之谜(2)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