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神宗的“国是”是非
庙堂之上,三权并立。
看上去有点儿“扯皮”,甚至有点儿像美国总统与参议院、众议院之间的那种“扯皮”,有点儿乱,甚至行政效率受到了某种程度的影响。
但是,这一体制好不好呢?
当然,以当下的标准看,这都是皇帝与士大夫们分权共治,与百姓、与天赋人权还不是一回事儿。
但是,就这当时还有人说好,有人说不好呢。
长城不是一天垒起来的。
至少,我们从中可以看到这样那样的曙光:中国人早在大宋时代就知道至高无上的皇权不是不可侵犯的,它是可以分割而且必须分割的,皇权、相权、谏权三权是可以相互制衡、良性互动的。
这事儿,王安石觉得不错,欧阳修、苏轼有时就会觉得有那么点儿不爽。包括“千古完人”范仲淹,都觉得有那么点儿“扯”了。
宋仁宗无为而治,还表现在仁宗朝无“国是”,也就是必须坚持、不容置疑的大政方针,余英时先生称之为“最高国策”或“正确路线”。
仁宗任用范仲淹推行“庆历新政”,当新政遭到士大夫们群体反对时,他就果断地停止了新政。李裕民先生认为,仁宗这样做,可以避免“造成政局不稳,社会动乱”,仁宗“虽然没有继续用范仲淹推行新政,但他深知范仲淹是一位正派能干的人,并没有去整他,而是让他到一些具体部门去发挥作用。这样的结果是,宋仁宗时期成为宋代乃至中国古代最好的时期,政局十分稳定,经济高度发展,科学文化达到空前的高峰,涌现出一大批大师级人物”。当然,皇权、相权、谏权相互制衡、良性互动的政治格局的出现,还得益于仁宗朝有一批有风骨、惜名节、不怕贬降、直言敢谏的优秀台谏官,如孔道辅、范仲淹、欧阳修、王素、余靖、蔡襄、包拯、唐介等,他们都以敢于言事为荣,都以持禄固宠为耻。
相较于仁宗,神宗朝的“王安石变法”就是“国是”。
如果仁宗把“庆历新政”作为“国是”的话,那么他就像神宗那样将“王安石变法”进行到底。
神宗高举变法“国是”大旗,一番积极努力,谏官相继被贬,三权并立的政治平衡走向崩溃——
北宋学者王偁在其《东都事略·王安石传》中列举了王安石对台谏官的贬降:“自安石变法以来,御史中丞吕诲首论其过失,安石求去位,神宗为出诲。御史刘琦、钱顗、刘述又交论安石专肆胸臆,轻易宪度,殿中侍御史孙昌龄亦继言,皆坐贬。同知谏院范纯仁亦论安石欲求近功,忘其旧学,罢谏职。吕公著代吕诲为中丞,亦力请罢条例司并青苗等法,谏官孙觉、李常、胡宗愈,御史张戬、王子韶、陈襄、程颢,皆论安石变法非是,以次罢去。”
纵观神宗,也不是个“专制狂”。
其之所以打破仁宗构建的政治平衡,无非心里装着个挥之不去的“国是”而已。
没有“国是”,也许有点儿“扯皮”,有点儿效率低。
但是,“国是”来“国是”去,“国是”却将北宋推向了“崩盘”。
如此这般,还是没啥“国是”的好。
关键字: 内容标签:洛阳,北宋,纪念碑,故里,吕氏,新立,吕蒙正洛阳 北宋 纪念碑 故里 吕氏 新立 吕蒙正
点触宗教门户网进入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庙堂之上,三权并立。
看上去有点儿“扯皮”,甚至有点儿像美国总统与参议院、众议院之间的那种“扯皮”,有点儿乱,甚至行政效率受到了某种程度的影响。
但是,这一体制好不好呢?
当然,以当下的标准看,这都是皇帝与士大夫们分权共治,与百姓、与天赋人权还不是一回事儿。
但是,就这当时还有人说好,有人说不好呢。
长城不是一天垒起来的。
至少,我们从中可以看到这样那样的曙光:中国人早在大宋时代就知道至高无上的皇权不是不可侵犯的,它是可以分割而且必须分割的,皇权、相权、谏权三权是可以相互制衡、良性互动的。
这事儿,王安石觉得不错,欧阳修、苏轼有时就会觉得有那么点儿不爽。包括“千古完人”范仲淹,都觉得有那么点儿“扯”了。
宋仁宗无为而治,还表现在仁宗朝无“国是”,也就是必须坚持、不容置疑的大政方针,余英时先生称之为“最高国策”或“正确路线”。
仁宗任用范仲淹推行“庆历新政”,当新政遭到士大夫们群体反对时,他就果断地停止了新政。李裕民先生认为,仁宗这样做,可以避免“造成政局不稳,社会动乱”,仁宗“虽然没有继续用范仲淹推行新政,但他深知范仲淹是一位正派能干的人,并没有去整他,而是让他到一些具体部门去发挥作用。这样的结果是,宋仁宗时期成为宋代乃至中国古代最好的时期,政局十分稳定,经济高度发展,科学文化达到空前的高峰,涌现出一大批大师级人物”。当然,皇权、相权、谏权相互制衡、良性互动的政治格局的出现,还得益于仁宗朝有一批有风骨、惜名节、不怕贬降、直言敢谏的优秀台谏官,如孔道辅、范仲淹、欧阳修、王素、余靖、蔡襄、包拯、唐介等,他们都以敢于言事为荣,都以持禄固宠为耻。
相较于仁宗,神宗朝的“王安石变法”就是“国是”。
如果仁宗把“庆历新政”作为“国是”的话,那么他就像神宗那样将“王安石变法”进行到底。
神宗高举变法“国是”大旗,一番积极努力,谏官相继被贬,三权并立的政治平衡走向崩溃——
北宋学者王偁在其《东都事略·王安石传》中列举了王安石对台谏官的贬降:“自安石变法以来,御史中丞吕诲首论其过失,安石求去位,神宗为出诲。御史刘琦、钱顗、刘述又交论安石专肆胸臆,轻易宪度,殿中侍御史孙昌龄亦继言,皆坐贬。同知谏院范纯仁亦论安石欲求近功,忘其旧学,罢谏职。吕公著代吕诲为中丞,亦力请罢条例司并青苗等法,谏官孙觉、李常、胡宗愈,御史张戬、王子韶、陈襄、程颢,皆论安石变法非是,以次罢去。”
纵观神宗,也不是个“专制狂”。
其之所以打破仁宗构建的政治平衡,无非心里装着个挥之不去的“国是”而已。
没有“国是”,也许有点儿“扯皮”,有点儿效率低。
但是,“国是”来“国是”去,“国是”却将北宋推向了“崩盘”。
如此这般,还是没啥“国是”的好。
关键字: 内容标签:洛阳,北宋,纪念碑,故里,吕氏,新立,吕蒙正洛阳 北宋 纪念碑 故里 吕氏 新立 吕蒙正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