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1910年哈尔滨瘟疫拯救者伍连德:是诺奖候选人(5)

编辑:秋痕 来源:华商晨报
 
综合《福州晚报》《深圳特区报》
探寻病源之谜:
猎杀旱獭的
天灾人祸
伍连德以一己之力在许多情况懵懂无知的条件下,凭借着经验和智慧战胜了鼠疫灾难。然而,人们对这场瘟疫的疑问还没有结束。
如果伍连德的推测是正确的,即本地的老鼠并没有携带病菌,那么这场疫情从何而来?伍连德也迫切地希望知道答案。
哈尔滨的鼠疫被控制以后,1911年7月,伍连德参加了中俄联合考察队,到满洲里与西伯利亚及蒙古交界地一带实地考察。研究的结果证实,这一场灾难的第一个链条在旱獭。
旱獭,即土拨鼠,是啮齿类鼠族动物。不过,旱獭携带病菌是天灾,但导致大规模传染的却是人祸。因为旱獭皮可冒充假貂皮,于是,便有很多人争相前往西伯利亚一代捕捉旱獭赚钱。当时,正逢山东、直隶连年遭灾,大批流民北上闯关东,许多毫无捕猎经验的关内劳工也加入了猎獭的队伍。自然界中生活的旱獭,有其天然的防卫本能,一旦染上鼠疫就会因失明而行动迟缓,并被同类逐出巢穴。有经验的猎人绝对不会捕获这样的染病旱獭,但流浪的苦力们在无知的情况下,不但加以猎杀,还会煮食旱獭肉,由此开始了鼠疫传播的链条。哈尔滨的第一例疫情报告,正是两名捕猎旱獭的华工。


关键字: 内容标签:哈尔滨,瘟疫,候选人,拯救,是诺奖,者伍连德哈尔滨 瘟疫 候选人 拯救 是诺奖 者伍连德
下一篇:溥仪曾修密室念经、摇卦 每天午饭晚饭前"摆阵"||上一篇:清朝皇帝东巡行宫"曝光" 共81间建筑曾颇为壮观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