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胡适称受梁启超无穷恩惠:他的文字让我开眼界(2)

编辑:秋痕 来源:深圳商报
 
他告诉我们:
我个人受了梁先生无穷的恩惠。现在追想起来,有两点最分明。第一是他的《新民说》,第二是他的《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梁先生自号“中国之新民”,又号“新民子”,他的杂志也叫做《新民丛报》,可见他的全副心思贯注在这一点。“新民”的意义是要改造中国的民族,要把这老大的病夫民族改造成一个新鲜活泼的民族。
他在引述了几段梁启超的议论之后越发感慨地表示:
我们在那个时代读这样的文字,没有一个人不受他的震荡感动的。他在那时代(我那时读的是他在壬寅〔1902〕癸卯〔1903〕做的文字)主张最激烈,态度最鲜明,感人的力量也最深刻。他很明白的提出一个革命的口号:“破坏亦破坏,不破坏亦破坏!”后来他虽然不坚持这个态度了,而许多少年人冲上前去,可不肯缩回来了。
从梁启超的通俗文字中,他渐渐知道了霍布斯、笛卡儿、卢梭、边沁、康德、达尔文等西方思想家。而最让他感佩的,是梁在当时就有胆量说出中国人不如西方人的话,他很不客气地指出,“中国民族缺乏西洋民族的许多美德”,比如公德、国家思想、进取冒险、权利思想、自由、自治、进步、自尊、合群、生利的能力、毅力、义务思想、尚武、私德、政治能力等等。胡适以一种赞赏的口吻说:
他在这十几篇文字(指《新民说》)里,抱着满腔的血诚,怀着无限的信心,用他那枝“笔锋常带情感”的健笔,指挥那无数的历史例证,组织成那些能使人鼓舞,使人掉泪,使人感激奋发的文章。其中如《论毅力》等篇,我在二十五年后重读,还感觉到他的魔力。何况在我十几岁最容易受感动的时期呢?
他承认:
就是这几篇文字猛力把我以我们古旧文明为自足,除战争的武器,商业转运的工具外,没有什么要向西方求学的这种安乐梦中,震醒出来。它们开了给我,也就好像开了给几千几百别的人一样,对于世界整个的新眼界。
而梁启超的《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用历史的眼光整理中国旧学术思想,也给了胡适新的见解和启发,使他知道了在“《四书》《五经》之外中国还有学术思想”。然而不幸的是,这部规模宏大的著作,“梁先生做了几章之后,忽然停止了,使我大失望。甲辰(1904年)以后,我在《新民丛报》上见他续作此篇,我高兴极了。但我读了这篇长文,终感觉不少的失望。第一,他论‘全盛时代’,说了几万字的绪论,却把‘本论’(论诸家学说之根据及其长短得失)全搁下了,只注了一个‘缺’字。他后来只补作了‘子墨子学说’一篇,其余各家始终没有补。第二,‘佛学时代’一章的本论一节也全没有做。第三,他把第六个时代(宋、元、明)整个搁起不提。这一部学术思想史中间缺了三个最要紧的部分,使我眼巴巴的望了几年。我在那失望的时期,自己忽发野心,心想:‘我将来若能替梁任公先生补作这几章缺了的中国学术思想史,岂不是很光荣的事业’”?他后来写作《中国哲学史大纲》,就是把“这一点野心”当作种子,埋藏在心里,慢慢长成了一株参天大树。
很显然,在梁启超与胡适的关系中,始终存在着一种承前启后的关系。青少年时代的胡适是把梁启超当作精神、学术方面的导师或引路人的。从以上的叙述便可以看出,“梁启超对胡适的影响是多么重大,这种影响成了胡适‘日后思想的滥觞,平生所学的抉择,终身兴趣的所在’,无怪乎在十多年后,胡适要写信给梁启超,要去天津拜访他,‘以慰平生渴思之怀’了。”(《胡适评传》)


关键字: 内容标签:胡适,让我,恩惠,无穷,开眼界,文字,梁启超胡适 让我 恩惠 无穷 开眼界 文字 梁启超
下一篇:蒋经国杜月笙上海斗法:强龙为何难压地头蛇?(1)||上一篇:1942年河南大饥荒:老人小孩被吃 饥民刨坟觅食(2)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