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公知"梁漱溟 用儒学改造社会(4)

编辑:秋痕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一堂民主训练课
梁漱溟作为乡村建设研究院指导思想的提出者,在邹平乡间留下了很多轶闻传说,其中不乏演绎色彩很重的故事,有的细节已经很难多重考证。
上世纪90年代初,郭蒸晨在淄博找到了曾经在邹平13乡(当时邹平以阿拉伯数字为乡编号命名——记者注)当过乡理事的王峻明,听这位80多岁的老人讲述了一段亲身经历的选举故事:
乡理事两年一选。花沟镇镇长、22岁的王峻明以候选人的身份参加乡学成立以来的第三次选举。选举这天,邹平实验县的县长徐树人带着民政等三个科的科长及秘书,骑马赶来监选。
来参加投票的有近300人,有各村、镇的学长、理事、教员等等。大家聚集在乡学民众大礼堂,县长和几个科长坐在主席台上。
徐树人先讲了民主选举的意义,宣读了选举规章,又公布了包括群众呼声较高的王峻明、前任乡理事刘淑林等7位候选人名单。在当时,县长“挺”刘淑林连任的意思溢于言表,但地方人士却多希望年轻有为的王峻明当选。
因为“选民”总量并不是很大,经过人们预先口耳相传的“民意调查”,王峻明的得票率应该在80%以上,基本上稳操胜券,然而当场公布的计票结果,王峻明却以微弱劣势败于刘淑林。
这大大出乎人们的心理预期,许多人怀疑记票出了问题。大官村村长王明斋组织了5名代表重新登记选票,结果发现选票笔迹不对,并且与选票数不符,估计是有人调换了票箱。待重新集合代表时,王明斋等人就站起来,冲着主席台大声喊:“徐县长舞弊!”
有人开始起哄,喊“选举有问题,我们不承认!”“选举愚弄民众!”……
一些人冲上台去,质问徐树人等人,后来干脆把徐等人拉下主席台。推搡之中,有人动手打了县长几下,有个科长在冲撞中被打破了嘴,票箱也被愤怒的群众砸掉。
几天后,乡村建设研究院重新组织了选举。据王峻明口述资料,梁漱溟亲自组织了这第二次选举。
这一次选举因为是计划之外的,梁漱溟没有用实验县政府或者当地的预算,而是直接用省政府拨给的钱。
选民也比上一次更多,除了上次参选的人之外,他多找来了近百名村民,其中包括30名妇女。
为了防止选民互相干扰、串票,这一次,他们打乱了选民的行政区划分组,每5人一组,最后余下的7人,分成3人和4人的两组,分组之后互不熟悉的人们坐在一起吃饭,饭后即开始重新选举。考虑到农民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选举也不再用选票的形式,梁漱溟带着秘书,由几个乡学学员为证人,逐一单独询问农民。一个一个把大家投的“票”记录下来。从晚上8点一直记到半夜12点。最后的结果,不出预料是王峻明获胜当选。
王峻明当选之后,不负众望,为乡民做了许多事,获得了实验县政府和乡村建设研究院的表彰。
没过多久,“七七事件”爆发,王峻明远走他乡经商,梁漱溟也离开邹平迁至重庆。


关键字: 内容标签:儒学,改造,社会,梁漱溟,公知儒学 改造 社会 梁漱溟 公知
下一篇:北宋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纯属子虚乌有吗?(4)||上一篇:乾隆“高规格”接待英国人:花费达1亿人民币(3)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