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明朝末年皇太极险命丧于明军葡萄牙雇佣兵炮口(1)

编辑:秋痕 来源:档案春秋
 
本文摘自《档案春秋》2012年01期,作者:吴佩环,原题:明清战争中的“外籍军团” 
    17世纪上半叶,中国正处于明清两代王朝“山河变色”的时刻,为加强自身的军事实力,明清双方都不计代价地招募和雇佣外籍士兵,使这场国内战争具有某种国际化的色彩。
    为报明朝皇帝复国大恩
    朝鲜军民废黜背明国王
    1592年,日本关白丰臣秀吉入侵朝鲜,朝鲜国王恳求明朝皇帝出兵援助。在明朝援军和朝鲜军民的沉重打击下,日军惨败回国,并将虏获的朝鲜王子送还。此时,朝鲜国王已属意传位于光海君,先后多次上表明朝,但明朝坚持“长幼有序,不宜僭越”,直到1608年才同意光海君继位,他由此对明朝心存怨言。
    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两年后,正式与明朝决裂,发兵袭破辽东重镇抚顺。面对努尔哈赤的挑战,明朝出兵10万夹击后金。战前,明朝令朝鲜出兵助剿,光海君认为努尔哈赤狡诈凶悍,未必能将他剿灭,同时又惧怕努尔哈赤报复,于是采取敷衍政策。后来在明军主帅辽东经略杨镐的严厉申斥下,光海君勉强派出1.3万军队,前往助战。3月,明军在萨尔浒被努尔哈赤击败。
    朝鲜举国上下都感激于明朝的“再造之恩”,不能容忍对天朝不忠。1623年春,光海君的亲侄绫阳君李倧发动宫廷政变,将光海君废黜,自立为王。朝鲜再度站到了明朝一边。
    天主教徒雇兵买炮
    明葡联军保护北京
    1619年以后,明朝与后金进行数次大战,明军屡屡败北。已成为天主教徒的明朝官员徐光启意识到必须借欧洲先进武器来改造明军,1620年他从澳门葡萄牙商人那买来红夷大炮。
    1621年,努尔哈赤又占领了辽阳沈阳等东北重镇,直接威胁北京的安全。徐光启力荐多造西洋大炮,并组织欧洲雇佣兵参战。他的建议得到批准,随后明朝向澳门发出聘请炮手和购买火炮的檄文,澳门当局将不久前缴获的22门英国造加农炮和23名葡萄牙炮兵交给明朝钦差大臣,这批葡萄牙炮兵也成为中国战争史上第一批正式被中国政府雇佣的欧洲军人。明政府又多次添购大炮,增强了战斗力,后来有11门西洋大炮被调往山海关,18门留在京城。
    1629年,徐光启再次奉命到澳门高薪聘请葡萄牙炮师组建中葡混合雇佣军。当年11月,以耶稣会士陆若汉葡萄牙军官贡萨洛·德谢拉为首的31人炮队携带10门大炮抵达北京附近的涿州,突遇后金军。德谢拉陆若汉把大炮装上火药和开花弹,堵塞城门,然后向野外试射,炮声如同闷雷炸响,后金军闻声而退。

关键字: 内容标签:明朝,葡萄牙,太极,炮口,雇佣兵,命丧,于明军明朝 葡萄牙 太极 炮口 雇佣兵 命丧 于明军
下一篇:康熙私生活被近臣当情报公开贩卖为何不追责||上一篇:康熙朝重臣明珠为何要告发自己谋反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