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侯勉忠从起义军将领到抗法英雄(2)

编辑:秋痕 来源:南方日报
 
 天地会起义席卷两广      

    此后,广东省各州县纷纷竖旗响应。各地的起义军,大股有数万至十多万人,小股数千、数百人,不可胜计。1854年,侯勉忠与广宁、四会、三水、花县及清远的陈金缸、练四虎、林大年、巢润章、郑金等路起义军联合作战,围攻当时的清远县城。

    清远的清军守备赖明贵弃暗投明,打开北门,欢迎农民起义军进城。起义军乘胜前进,扫荡清远县清军残余。侯勉忠在攻陷清远县城之后,又率领清远农民起义军响应广州红巾军首领陈开、李文茂、陈显良的号召,配合各路起义军,在广州东郊参加围攻广州的外围战斗。

    各地的起义军风起云涌,势如破竹。面对这种局势,中外反动派惊恐不安。他们密锣紧鼓地策划扑灭这场起义。清政府一面严责广东督抚全力对付起义军,一面从桂、湘、赣、闽、浙各省调兵援粤。

    由于中外反动派的联合反扑,加上本身的弱点,起义军攻取广州的战略意图未能实现,于1855年初,解除了对广州的围攻,分头向西、向北作战略转移。此后起义军大体分为几路进行转移,其中最重要的有:陈开、李文茂等率部沿西江西上进入广西;何六、陈金缸、周春等往北进入湖南;陈显良、练四虎、侯勉忠等联合沿北江转入清远以北的山区。

    1855年3月2日,清远县知县程兆桂乘农民起义军集中兵力围攻广州之隙攻击清远县城,侯勉忠回师清远救援。清远知县程兆桂惊慌失措,与驻守县城的官军一道,丢盔弃甲,狼狈逃走。

    在战斗期间,三水县“全胜堂”天地会大元帅陈金缸得知侯勉忠武功超群,是难得的战将,便与他结拜为兄弟,任命他与郑金为起义军的左右先锋。      

    被迫接受招安      

    分头转移的各路起义军中,以何六、陈金缸为首进入湖南的一支最为曲折。

    从广州一路北上后,何六等率众数十万进入湘南,连克郴州、桂阳州等十余州县,并拟继续向北用兵,会合由鄂南下入湘的太平军。郴州等地的天地会也纷起响应,声威大振。但由于敌人的重兵围剿与起义军主要领导人内部不和,北上计划未能实现。

    1856年初,郴州等地相继失守,何六牺牲。陈金缸则率部又南下折回粤北,再转移到粤、桂交界。

    1857年2月12日,陈金缸召集清远、阳山、广宁、四会、怀集各路义军首领会议。会上决定建立王号,统一各军号令,义军转攻怀集县城。是年9月,起义军攻克怀集,下旬,陈金缸建国号为“大洪”,改称南兴王,封侯勉忠为左都元帅。

    在大洪政权中,侯勉忠虽然是陈金缸部队起义军中战功赫赫的左都元帅,但他遭到陈金缸外甥、大元帅郑金的妒忌和排斥打击。

    1858年,感到势力大为减弱的南兴王陈金缸致书太平军将领,表示归附太平天国,洪秀全封陈金缸为王,侯勉忠为列侯,他们在广东遥领受封,成为太平天国的一部分。

    1859年5月,郑金因与练四虎、侯勉忠争夺怀集控制权发生内讧。侯勉忠与练四虎不敌,各自率部离开,自打旗号到英德大湾岗一带活动。从此,侯勉忠率部加入北江天地会镇国公陈显良部,并与石达开手下的周春花旗部活动于连州、清远、英德、四会等县。

    在1860年秋,大洪政权失去了怀集根据地,向南退却,1861年初,攻克信宜县。清同治二年(1863年)四月,清广东陆路提督(一品武官)昆寿调集8万大军围攻信宜。

    初战的失利和清廷的利诱使大洪国领导层开始动摇,大元帅郑金直接面劝陈金缸降清,被陈怒斥后,为了使陈不破坏其投降大计,于9月8日指使手下闯入王府杀害了陈金缸,以最高统帅的身份下令大洪国全体将士降清。此后郑金改名“郑绍忠”,成为清廷的鹰犬,最后官至尚书衔、虎门提督。练四虎遭敌暗算,在阳山战死。

    侯勉忠逃出郑金的追杀之后,在英德率领手下二万余人接受清政府招安,正式改名“侯勉忠”,但他拒绝追杀“红巾军”残部,要求前往中越边境驻守。 

关键字: 内容标签:起义军,领到,英雄,侯勉忠起义军 领到 英雄 侯勉忠
下一篇:《铜雀台》误会了英雄与美人||上一篇:泰僧南华寺忆《六祖坛经》传入泰国的奇缘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