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金庸追寻祖父侠义往事 祖父曾任丹阳知县爱护百姓(3)

编辑:秋痕 来源:扬子晚报
 
●金庸的丹阳之行
第一件事就是翻看丹阳县志
石胜华说,由于祖父与和生的缘故,丹阳这个地名被金庸牢牢记住。“先祖留下光荣与遗憾的丹阳,和生历尽坎坷磨难的丹阳,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这个情结久久缠绕在金庸心头。直到1986年春。
根据当年曾参与接待金庸的丹阳正则画院老院长杨潮回忆,“金庸应该是到内地参加什么活动时,专门在日程安排里自行加上了丹阳之行。来的时候,只有他的夫人陪着。”
石胜华虽然未曾亲睹金庸在丹阳度过的一天,却曾作为一个研究者仔细询问过当年在场的众人,故能为记者还原彼时的情状。
“他那时已经是享誉海内外的作家名人,接待规格很高。书记和县长全程陪同,和他热情地交流。”而据说,金庸到丹阳第一件事,便是翻看《丹阳县志》,读到其中对祖父查文清的褒扬后,他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金庸的丹阳之行很仓促,活动却很丰富。得益于当年留下的一组影像,佐以石胜华、杨潮等人的讲述,记者仿佛又看到了20多年前,改革开放的丹阳街头,那道属于一个62岁老人的清癯身影。
在胡桥齐宣帝永安陵前,金庸看到了在风雨中屹立1500多年的南朝陵墓石刻天禄;在人民公园里,金庸观赏了江苏第一钟——唐代中和钟。“丹阳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积淀让金庸感慨不已,进而完全理解了祖父晚年对这片土地的回忆和怀念。”
在祖父曾居住过的界碑镇,金庸看到了丹阳改革开放后的巨大变化,那一条条宽阔平坦的马路和一排排整齐美观的农宅……当然还有丹阳城内那个当年闻名全国的万家欢市场,这些和祖父记忆里的丹阳古城早已天差地别,“金庸看得饶有兴致,虽然眼前这些比起他所居住的香港仍差之远矣,但结合幼时祖父与和生的讲述,岁月变迁、历史向前的那种气息感觉,却扑面而来。”
喜爱书法和绘画的金庸,选择在正则画院里度过了到访的大半时间。杨潮记得,在得知金庸要来的消息后,他们连夜将库房内众多名家字画“请出来”挂满了迎宾室的四壁。金庸很仔细地一幅幅看过去,还不时来两句精到的点评。“半天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在画院里,金庸收到了他此行最后一份礼物:由丹阳当地多名书画家联手创作的山水画。“有人画山,有人画松,有人画竹,有人画梅,我画了一块石头。”杨潮说起此事,仍觉兴奋不已。
作为回报,金庸也欣然挥毫,以一幅“怀先祖之遗爱,睹今贤之丰功”字卷,表达了对先祖的怀念和对丹阳的赞美。此字卷现在丹阳市档案局保存。


关键字: 内容标签:祖父,丹阳,知县,侠义,曾任,爱护,追寻,往事,百姓祖父 丹阳 知县 侠义 曾任 爱护 追寻 往事 百姓
下一篇:苏东坡一蓑烟雨任平生两游清远留佳句(3)||上一篇:秦桧不是状元 《续资治通鉴》有谎言(2)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