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乾隆皇帝为何要六下江南?(2)

编辑:秋痕 来源:中国新闻网
 
江春(一七二○─一七八九),字颖长,号鹤亭,又号广达,安徽省古徽州府歙县江村外村人。清代著名的客居江苏扬州业盐的徽商巨富,为清乾隆时期“两淮八大总商”之首。因其“一夜堆盐造白塔,徽菜接驾乾隆帝”的奇迹,而被誉作“以布衣结交天子”的“天下最牛的徽商”。据《扬州画舫录》所记,江春任总商四十年,先后蒙乾隆赏赐“内务府奉宸苑御”、“布政使”等头衔,荐至一品,并赏戴孔雀翎,为当时盐商仅有的一枝,时谓江春“以布衣上交天子”,“同业中无不以为至荣焉”。

    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均由江春承办一切供应,筹划张罗接待,即所谓“江春大接驾”。乾隆皇帝曾于金山行宫与江春奏对称旨,亲解御佩荷囊,面赐佩带,晋秩内卿。并两次亲临江春的别墅“康山草堂”,赐金玉古玩,题写“怡性堂”匾额,并以“盐商之财力,伟哉”赞叹江春的“一夜堆盐造白塔”的奇迹。

    徽州巨商江春虽然长期客居扬州,然而却一直生活与拚搏在他刻意营造出的“徽州殖民地”氛围中:住的是徽派特色浓郁的别墅以及私家园林,吃的是从老家徽州带去的家厨团队与主要原材料烹制出的徽菜佳肴,玩乐的是自家组建的“德音班”、“春台班”等徽剧家班,甚至于平常的生活会话用语,也因为乡人聚居的缘故而照旧使用家乡话。特别值得一提的有两件事儿,一件是:江春家的“春台班”,乾隆五十五年(一七九○年),与“三庆班”、“四喜班”与“和春班”一道,奉旨入京为乾隆皇帝八十大寿祝寿演出,演绎出历史上非常著名的“四大徽班进京,导致京剧诞生”的重大事件;另一件是:江春接驾乾隆宴,就是由他的家厨团队根据江春的设计而主厨并精心烹制而成的。

    为什么“布衣江春”能够参与每一次的接驾并获得乾隆皇帝的厚评与褒奖呢?那个中之妙就在于,江春所献的,恰恰正是地方官员们所或缺、又是乾隆皇帝从来也没有品尝过的“地方徽菜”,江春打的是“特色”牌。

    那么,这些“江春徽菜接驾宴”的神秘的综合菜谱到底都有些什么呢?研究结果表明,它们有:

    茶品部分:以现在已经成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徽州锡格子茶”传统茶品及其礼俗献上,内有徽州传统著名极品茶点“顶市酥”、“寸金糖”、“伏岭饼”、“交切片”等,以及“徽州五香茶叶蛋”。

关键字: 内容标签:江南,乾隆皇帝,要六下江南 乾隆皇帝 要六下
下一篇:中国人的泡汤史(2)||上一篇:认过错的君王:真心悔恨还是收买人心?(2)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