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蒋介石要除掉宋庆龄,为何先杀杨杏佛?(2)

编辑:Jina 来源:大众日报
 
这样一位爱国的仁人志士,究竟为何会招来杀身之祸?这一切还得从风雨飘摇的上世纪30年代的中国开始说起。 上世纪30年代初,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非但不抵抗日寇的侵略,反而提出了“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投降政策,在加紧对苏区红军进行“围剿”的同时,更是残酷镇压抗日民主运动,大肆屠杀同胞。全国监狱密布,特务到处横行,许多为拯救中华民族于危亡而斗争的仁人志士被逮捕甚至惨遭杀害,国内政局令人毛骨悚然。
在当时蒋介石的黑暗独裁统治下,一批满腔热血的爱国志士,携起手来同蒋介石进行了坚决的抗争。1932年12月29日,杨杏佛与宋庆龄、蔡元培等民主主义斗士,为了反对蒋介石的独裁统治、争取民主和自由的权利,建立了一个进步政治团体——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1932年12月18日,杨杏佛陪同宋庆龄等人到北京调查监狱的状况,之后,便在《申报》上发表了文章,明确阐述了中国民权同盟成立的目的:一、为国内政治犯之释放与非法的拘禁、酷刑及杀戮之废除而奋斗。二、予国内政治犯以法律及其他援助,并调查鉴于状况,刊布关于国内压迫民权之事实,以唤起社会之公意。三、协助为结社集会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诸民权努力之一切奋斗。
同盟的任务是公开反对国民党的一党独裁统治,援救所有被国民党关押爱国的、革命的政治犯,争取民众的出版、言论、集会和结社的自由权利。而同盟的领导人及其成员又都是当时的社会知名人士,因此,同盟的存在,让国民党政府既感到惶恐不安又恨之入骨。
作为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的总干事,杨杏佛在任期间,全力以赴地协助宋庆龄宣传反蒋抗日的民主思想,并竭尽所能营救被国民党逮捕和关押的进步人士。由于杨杏佛鞠躬尽瘁的工作,致使中国民权保障同盟这一进步组织成为蒋介石极为痛恨的眼中钉。
舆论普遍认为,蒋介石要对付的真正目标是宋庆龄。宋庆龄作为近代中国民主主义运动的领袖人物,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女性之一,无论其政治远见,思想深度,还是个人品格和情操,都为世人所景仰。
作为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的主席,宋庆龄是蒋介石真正想要除掉的人,那么,既然如此,杨杏佛却又为何成了蒋介石的刺杀目标呢?
作为“国父”孙中山先生的夫人,中国民主主义运动的先驱者之一,宋庆龄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际上,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在以三民主义为立国之本的中国,她所拥有的巨大感召力是任何其他人所无法替代的。蒋介石既然以孙中山的继承者自居,他就不得不有所顾忌。正是这种顾虑,使得蒋介石对宋庆龄迟迟难以下手。
蒋介石心里十分清楚,杨杏佛其实就是宋庆龄的左膀右臂,只要砍掉了这个左膀右臂,宋庆龄的民权保障同盟也就无法有所作为了。
自从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筹备之日起,杨杏佛就一而再、再而三地遭到国民党当局的威胁恐吓。然而,杨杏佛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对此根本不予理睬。
1933年6月18日清晨,亚尔培路上像往常一样安宁。时间刚过六点,街上人烟稀少。这时,一辆轿车在街角的隐蔽处缓缓停下,车上坐着几名神色诡秘的男子,他们警觉地观察着窗外。突然,四人同时打开了车门从车上下来,快步朝不同的方向散去,一眨眼就不见了人影。他们不是别人,正是蒋介石派来取杨杏佛性命的杀手。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大约7点左右,杨杏佛出现了,身后还跟着一位活泼可爱的十几岁的少年,他便是杨杏佛的儿子杨小佛。父子俩走到院中,跨上了杨杏佛惯常乘坐的那辆小轿车,然而,上车之后,杨杏佛才发现,中研院用来接待客人的备用敞篷车堵住了通道。杨杏佛没有多想,就带着儿子下了车,换到了停在前面的那辆敞篷车上。然而,正是这个不经意的决定,使得杨杏佛父子陷入了万分危急的险恶处境。
汽车缓缓地发动了,正当敞篷车从中研院的门口开出,缓慢地拐到大街上的时候,持枪的杀手们突然从街道两旁冲出,围着车身就是一阵猛射,刹那间,枪声大作。


关键字: 内容标签:除掉,蒋介石,宋庆龄,先杀杨杏佛除掉 蒋介石 宋庆龄 先杀杨杏佛
下一篇:毛泽东对华国锋说“你办事,我放心”另有深意?(3)||上一篇:蒋介石要除掉宋庆龄,为何先杀杨杏佛?(3)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