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剖析国人的冷漠病(4)

编辑:秋痕 来源:中国新闻网
 
坏人“生存法则”——冷漠无异于“姑息养奸”
最近,与乞丐分享薯条的美国小伙又触动了我们,在他自己看来很自然的一个举动,却让国人觉得感动不已。两千年前,孟子就相信“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但两千年后的今天,我们对此却有些愧疚。
其实,我们身边并不缺乏好人。自古就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除暴安民的英雄好汉,顾炎武就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一直是许多仁人志士的行动准则。在日常生活中,临危不惧、见义勇为的事迹也时有所闻。除了美国“薯条哥”,刚刚发生的北京一老外街头强奸女孩,被路人群殴一事中,有路人就挺身而出。
可无奈的是,似乎更多的人选择了做冷漠的看客。他们的冷眼旁观,让弱势者心寒,也让丑恶现象被纵容。所以说,坏事不一定全为坏人做尽,好人也有份。
荀子曰“事之弥顺,其侵愈甚”。当求助者一次次受到冷落,歹徒偷窃行凶不被制止,我们只能悲叹正是好人的无所事事,让不良现象有了蔓延的沃土。
“莫管闲事”“各人自扫门前雪”这种古训被用错地方,塑造了一代又一代“明哲保身”的人。看客居多,就该好好反思了。一次次,他倒地没人扶、她欲跳楼遭到起哄,不妨试问,下一个又该轮到谁?(李玉伦)


关键字: 内容标签:剖析,国人,冷漠剖析 国人 冷漠
下一篇:慈禧与京剧(1)||上一篇:晚清贝子部长如何为了一个女艺人而丢官免职?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