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卢照邻:"幽忧子"的十年幽悲饮泣之路(5)

编辑:秋痕 来源:新华网
 
 1941年,饱受精神分裂折磨的英国女作家弗吉尼娅?伍尔夫在3月28日投入马斯河自杀;

    1961年,美国作家海明威,由于多种病症和精神的困扰,在海边把双筒猎枪放进嘴里,扣动了扳机自杀;

    1968年,著名作家杨朔,文化大革命中不堪迫害,服安眠药自杀;

    1989年,3月26日诗人海子在山海关卧轨自杀;

    1991年,台湾作家三毛在台北自己寓所的卫生间里,用丝袜上吊自杀;

    ……


    哀莫大于心死。这些自杀的人群中,有的是病于己,有的是病于时,但都是心死才死。说到底,人还是脆弱且可怜的,作家尤其神经质,总觉得自己代表着社会的良心,亦难于世道和人心妥协。谁都知道生命的可贵,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刻,有谁敢轻言死事?有谁肯狠心抛别亲人?有谁愿意舍弃这人间无边春色?卢照邻活着,一定是觉得生不如死,所以才毅然决然地寻死。从《五悲文》和《释疾文》里,透露出他决意了却残生的众多信息,“岁去忧来兮东流水,地久天长兮人共死”,“嗟不容乎此生”,“恩已绝乎斯代”,笔下充满了悲凉、悲愤和悲哀。与亲属诀别之后,他纵身一跃,投入茫茫颖水,委身鱼腹,一死解千悲。


关键字: 内容标签:饮泣,之路,卢照邻,幽忧子饮泣 之路 卢照邻 幽忧子
下一篇:慈禧太后一生杀人无数,为何偏偏后悔杀记者?||上一篇:清朝为何注定失败 皇帝与官员之间存在双重标准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