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清朝实为部族政治:天下是私天下 以私利为重(1)

编辑:Jina 来源:人民论坛
 
 曾国藩的奏折为什么要抄给老乡 
  同治九年(1870),曾国藩在办理天津教案的时候,按照朝廷的意旨,本着息事宁人的办事原则,处分了天津有关官吏和百姓,对法国表现出了委曲求全的姿态。朝中官员纷纷上书弹劾,针锋相对。在北京的湖广会馆,乡人们更是把曾国藩写的匾额拆除焚毁以示愤怒。事情发生后,曾国藩本人也对自己的做法羞愧不已,他在写给朋友的信中这样说道,“外惭清议,内疚神明”。乡党之责,或者出于乡情,爱之愈深,责之愈切。
  在中国古代社会中,乡土观念尤为重要,尤其是在官场之上,乡土观念成为人与人之间看不见的联系纽带。
  虽然曾国藩因为天津教案开罪了乡党,但不可否认的是,以曾国藩为首领的湘系却是靠着浓厚的乡土观念发展起来的。湘军的兵源基本上都是来自于湖南本土,其组成人员遍及三湘四水。人们以“湘军”称呼,这里就透露出浓郁的乡土气息,曾国藩的幕府80余人中湘籍就占去了1/4。在湘军中,湖南本地人是一支重要的力量。湘军将帅,从创始人到第二代如刘坤一等,基本上都是籍隶湖湘。湘军将帅随着军事力量的发展壮大,遍布天下,后来很多人都成为督抚提镇,由军而政,形成庞大的湘系军事政治集团。
  早在太平天国爆发之前,在湖南、湖北两省的地界上就形成了一个以曾国藩为中心的经世派士人集团。这些人在私底下互通声气、相互勾连。很多时候,他们会通过在朝为官的曾国藩来转达湖南士人对于国家政策的意见和看法,而曾国藩也会适时通过这种方式来寻求乡人的支持和拥护。每当曾国藩在奏陈重要事情时,往往会将奏折誊抄一份,转寄给湖南的那些故交旧友,以此来向乡人们传达一个信号:我曾国藩虽然身居高位,但并没有辜负乡人们的期望,你们对我来说很重要。
  需要在这里指出的是,这些湘系势力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他们之间或是师生、或为亲友。比如说曾国藩与彭玉麟、李鸿章的师生关系,罗泽南与胡林翼的师生关系,胡与罗、罗与曾、曾与郭嵩焘、李续宜、李元度又存在着亲家关系。这样,湘系势力个体之间就结成了以同乡、师生、亲友为纽带的庞而杂的人际关系网络,这个网络在晚清官场上表现出了惊人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影响力。
  盘根错节的网络关系就等于把权力结构进行一系列的重组和再分配,它的目的指向性就一个,那就是把正式权力资源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来使用。这也是为什么在封建政治制度中,官与民在对权力的认识上会产生激烈冲突的根本原因所在。

关键字: 内容标签:天下,部族,私利,实为,为重,清朝,政治天下 部族 私利 实为 为重 清朝 政治
下一篇:康有为海外流亡16年:住豪华酒店吃美味大餐(3)||上一篇:中国历史上唯一走完金婚的皇后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