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剃头成清初最大国事 为抵抗剃法动用人体炸弹?(2)

编辑:秋痕 来源:中国新闻网
 
降臣给剃发令火上浇油
剃发令发生在顺治年间,顺治帝当时还是个小孩儿,大权掌握在多尔衮手里。颁布剃发令的自然是多尔衮。然而,若追根溯源,他却不是始作俑者,这种强求一致的办法也不是多尔衮想出来的。
清之前的历朝历代,统一衣冠就是每一朝第一个皇帝必须想的事情。宋朝时,女真族就下令在它统治下的汉民不得穿汉服,必须剃头。到了努尔哈赤时期,他就在东北推行过剃发令。当时丹东的汉族人曾经奋起反抗,杀死了被派去剃发的官吏。更有甚者,很多百姓为了不剃发,跳鸭绿江水而死。有些被迫剃发的百姓在逃到明朝边境时,被误认为“鞑子”而被杀死。因此那时候的百姓有个共同的约定,坚决不剃头发,因为剃也是死,不剃还是死:“一番剃发便作鞑子。他日官军(指明军)不辨真伪而剿灭,死当为冤鬼。 ”
刚进关时,多尔衮喊的口号是诛灭李自成、为明朝报仇。这时候,北京的很多百姓对清军是表示欢迎的。可谁知,多尔衮前脚进京,后脚竟然颁布命令让大家剃头,于是群情激奋。在内外不稳的情况下,多尔衮不得不收回了强制命令,放宽了剃发令。
占领南京时,清军一路势如破竹,口号是:“不杀人,不剃头,照常乐业。”南京民众在自家大门上贴着“大清国皇帝万万岁”等字样,其实这时候大家对清军采取的甚至是欢迎的态度,在经历了多年战乱后,百姓毕竟只想有个安乐的家园而已。然而,乐而忘形的多尔衮低估了江南百姓的力量,当颁布剃发令后,各地揭竿而起的人数不胜数,使得多尔衮一时里瞠目结舌,又出现了犹豫。
正在这时,有一些汉人站了出来,劝说大清朝继续施行剃发令,其中最著名的要数孙之獬了。孙之獬本是明朝进士,清军入关后,他归顺了清廷。为了表示忠心,他率先剃了头,带着家人热烈欢迎着清军的到来。孙之獬的獬字是指獬豸,獬豸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异兽,能分辨出是非,见有人争斗,便用角去顶不在理的一方。可是,孙之獬叫了獬,却没有獬豸的明辨是非的能力。在朝堂上,梳着满族铜钱头的孙之獬站到了满族大臣一列,却被满族大臣推了出来,说:“那边去,你是旗人吗? ”。于是,他又腆着脸站到汉臣一列,谁知也被赶了出来,汉臣说:“你都剃了发了,你应该站到那边去”。当时,清廷还允许汉臣着汉衣、留发。
这么一来,孙之獬就尴尬万分。于是,他便向多尔衮进言,大意是,我之尴尬亦是国民之尴尬,想那市井之间、乡野之间,有留发者,有剃发者,留发者看剃发者不顺眼,剃发者看留发者不顺眼,如何能够共存?所以,建议所有人都剃头,此乃大一统之表现。当时,多尔衮因为遭遇到反抗,正在犹豫要不要坚决施行剃发令,闻听孙之獬此言,便下定了决心,坚决施行剃发。这才有了“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
凶残的后面掩盖的是不自信
若要一个羽扇纶巾的男子突然间剃个怪异的发型,搁谁也不愿意。人类的审美是有共通性的,而且清初的辫子头也不是我们在电视剧中看到的那样油光锃亮。清初,满族人梳的是一种金钱鼠尾辫,就是脑门顶上留下一小束头发,编成辫子,这辫子细到可以穿过铜钱的眼儿。有的则在双耳耳后也分别留两根细辫子,这可咋看也不好看,招来人们反抗也是很自然的事。
可是,清廷明明知道汉人因多少年的传统和习惯不接受这样的发型,为什么还要强行推行呢,甚至不惜杀人?
实际上,清廷实施剃发是有着多重考虑的。
当时,清廷把剃不剃头作为归顺的一大标准。汉人一旦剃了头,从样貌上就杜绝了造反的可能性。因为当满头浓密的黑发变成了老鼠尾巴,其他还想要反清复明的人们就对其产生了戒心,于是,那些人只好一心一意地归顺了。
其次,打击汉人的自尊。多少年以来,女真人一直生活在边远地区,属于化外之民,很被正统的中原人瞧不起,而满族人自己也有些自惭形秽。入主中原后,如果仍是这种状态,显然是不利于统治的。所以,把汉人男子都剃了头,先让你自惭形秽,感觉灰溜溜的,很猥琐,没法出去见人,自然也就少了造反的心思。
第三,强化族人的自信。与另一个也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朝代元朝相比,后来的大清朝显然底气不足了些。元朝统治者将人们分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其中汉人和南人不能穿蒙古人的服装,也不能梳蒙古人的发型。同时,元朝统治者还强制汉人学习他们的文字。可以说,元朝统治者在汉人面前,不乏优越感,是一种俯视的态度。而满族人就不同了,由于他们与汉人接触更多更密切,对中原的悠久历史和文化有着较深的了解,所以多年来一直处于仰视汉民族的位置。臣服于大明时,这种态度可以保命。进了北京,成了中原的主人,这种态度却有可能要命。所以,大清统治者推行剃发令,在打击汉人的自尊的同时,也在强化自己族人的自信——看见了吧,汉人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咱一声令下,让他把头发剃了,他心里一百个不愿意,他也得剃!这叫啥?这就叫权威!这就叫君临天下,唯我独尊!
所以,尽管从表面看,剃发令的实施有些简单粗暴,但从实际效果看,这种措施对当时的统治是很有效的。虽说在短时间内增加了镇压难度,可从长远看,却促进了天下一统和长治久安。而且,当所有人都习惯了一根大辫子之后,就会慢慢接受这种文化。清初的统治者明白,只要生活富足起来,人们就很容易淡漠和健忘。因此,清廷先用极其残暴的手段镇压了民间的反抗,再利用以残暴换得的大一统迅速恢复经济,发展生产,很快就在明末的乱世中以亮色出现,形成了蓬勃兴旺的大好局面。(张珺 来源:辽沈晚报)


关键字: 内容标签:清初,国事,动用,炸弹,抵抗,剃头,人体清初 国事 动用 炸弹 抵抗 剃头 人体
下一篇:雍正皇帝为给自己刷洗 抖落出最隐秘的宫廷斗争||上一篇:史上四大贪官的收藏:南宋秦桧文采风流鉴识非凡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