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杞人忧天并非庸人自扰 专家证源自杞国忧患意识 (1)

编辑:秋痕 来源:山东商报
 
专家顾问团: 
  山东历史学会与山东地方志学会副会长 安作璋
  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 考古学博士 燕生东
  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中心教授 王均林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第一研究室主任 孙波
  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硕士生导师 王洪军
  如果有人总是有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我们会称之为“杞人忧天”、“庸人自扰”
  然而追溯这一成语的来历,或许我们会发现
  杞国人的“忧天”背后,并非是无所事事的“庸人自扰”
  本版撰文/记者 李解
  一个国家起源引发的争议
  与先秦时期的其他诸侯小国一样,有关杞国的史书记载颇少,连治史严谨的太史公在《史记·陈杞世家》中对于杞国的记载也仅有200余字,并且还称:“杞小微,其事不足称述”。
  不过就是这样一个“其事不足称述”的杞国,却给后世的史学家和考古学者们带来了诸多争议。
  其中争议最大的,莫过于杞国的起源。
  据《大戴礼·少间篇》记载,杞国最早源起于商朝,“成汤既受天命,乃放夏桀,散亡其佐,乃迁姒姓于杞……”,而《史记·陈杞世家》则认为:“杞东楼公者,夏后禹之后苗裔也。殷时或封或绝。周武王克殷纣,求禹之后,得东楼公,封之於杞,以奉夏后氏祀。”也就是说,在历史上,曾经有过两个杞国,其中之一为商朝时的杞国(简称殷杞),另一个则是周朝时册封的杞国(简称周杞)。
  如果仅看这两个杞国的起源,或许并无争议,因为在历史上,同时期并存两个名称相同的国家似乎也可以合理解释,但是历史却给我们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在《左传》、《春秋》等史书中,关于杞国的记载却颇显“矛盾”。
  这也引发了历史学者们的各种争议,著名学者、史学家王献唐认为,杞国实际上是一个国家分成了两个支派,其中一支在河南杞县,而另一支则在山东潍坊等地,而且潍坊的杞国实际上是杞国的老根据地;而考古学者赵俪生则认为,杞国曾经有过两到三次的东迁,从河南一路迁徙到了山东境内;山东的学者王恩田则大胆的提出了“杞分二国说”,认为杞国应该分为殷杞和周杞;除此之外国内史学界对于杞国的说法还有很多,甚至有人提出了杞国四迁、五迁的说法……
  那么关于杞国的起源和发展,到底哪一种说法准确呢?史学界对此仍无定论,因为关于杞国的文字记载中,自相矛盾的东西实在太多,这也使得杞国的起源与发展,至今仍是一个历史谜题。

关键字: 内容标签:杞人忧天,庸人自扰,源自,忧患意识,专家杞人忧天 庸人自扰 源自 忧患意识 专家
下一篇:百年前清帝退位细节解密:袁世凯和隆裕一起落泪(3)||上一篇:杞人忧天并非庸人自扰 专家证源自杞国忧患意识 (4)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