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文革”中的末代皇帝溥仪

编辑:秋痕 来源:中华读书报
 
溥仪于第二天便回应了批评《我的前半生》的孙博盛,“书中内容确有不少美化旧事物,是不少有毒的,起坏作用的,应当打倒的”。还表示,作为危害中国人民的罪人,“不应当领稿费”。以此为开端,一直到翌年2月6日,孙博盛向溥仪致信8封,严辞斥责《我的前半生》,溥仪以及李淑贤给孙博盛回信9封,表示低头认罪。真是难为溥仪了。
一本国际公认的名著奇书,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沉重打击,尽管它还是毛主席、周总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认为“写得不错”的书。而认为它是“大毒草”的人,恰恰是“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的阶级兄弟,当然,也有在特定的“极左”时代精神迷乱者。历史是斑斑点点的几行陈迹,或许还能从中抽绎出一家出版社对这本国际公认的名著奇书作出突出贡献的史实。
溥仪挨批评与困厄前的征兆
1965年4月份,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申伯纯找溥仪谈话,转达了周恩来总理对他的批评。溥仪被特赦到全国政协工作之后,总的来说,继续改造得不错,但也流露出一些自满情绪。譬如,吹自己写了《我的前半生》,在会见外宾等场合,未保持好谦虚谨慎的分寸,等等。周恩来总理说:“又为他出书,又常见外宾,不要飘飘然,飘飘然就要退步了。”“在抚顺,进步。到政协,退步就不行!”周总理还给申伯纯下了“命令”:“把溥仪交你,不能坏!”我们敬爱的周总理日理万机,一直代表着毛主席,十分关心对包括溥仪在内的获释战犯的思想教育问题,严峻中饱含殷切的期望。
溥仪在自己的日记中检讨了自满情绪(本文引用的某些史料,出自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爱新觉罗·溥仪日记》)。与《我的前半生》相关联的是申伯纯的一句对周总理的批评进行理解的话:“我揣度,出书事实上有别人帮助。”这个玄机,伴随着与改革开放三十余年同时的这本书的版权纠纷的发展,逐渐被公开且详细化了。周恩来是智者,早在《我的前半生》问世一年之后,就把“又为他出书”的玄机道破了。这就使我想起了黑格尔所言,同一句话,由不同的人说出,其含义大不一样。溥仪的“飘飘然”被有效地抑制,但周总理和溥仪离开尘寰之后,谁能抑制溥仪的夫人和某些族人的“飘飘然”呢?
周总理针对《我的前半生》的言论,是批评溥仪的一个角度。在20世纪60年代,还有针对这本书批评溥仪的其他角度。
《我的前半生》于1964年3月正式面世后,有一些读者致函群众出版社,批评这本书宣扬皇帝的显贵,是“阶级斗争的激烈表现”。较为典型的是伪满时期溥仪的直接受害者、长春市政工程处职工孙博盛的批评。这位当年溥仪的“童仆”,表示对这本书的出版“抱着愤恨的心情”,并提出由群众出版社做出检讨,否则要向中央写信告状。此事后来不了了之。群众出版社妥善保管着这些信件,没有告诉溥仪,以免给他平添紧张和不安。时间又过了两年,孙博盛终于直接和溥仪“过招”了。
逆境中溥仪欲说还休
“文化大革命”初期,溥仪的肾病加重,口不离药,经常住院。但他也和其他人一样,关心国家大事,对动乱岁月的一些反常情况想理解又不能理解,甚至产生恐惧心理。他的历史经历又决定了他的恐惧以负罪心理为依托,久久不能释怀。1966年9月15日,孙博盛以长春市政工程处文化革命战斗队队员的身份,致信溥仪,批评《我的前半生》的错误。溥仪于第二天复信,表示“书中内容确有不少美化旧事物,是不少有毒的,起坏作用的,应当打倒的”。还表示,作为危害中国人民的罪人,“不应当领稿费”。以此为开端,一直到翌年2月6日,孙博盛向溥仪致信8封,严辞斥责《我的前半生》,溥仪以及李淑贤给孙博盛回信9封,表示低头认罪。真是难为溥仪了。实事求是地讲,孙博盛讨伐群众出版社,是找对了单位;而兴师于溥仪,则认错了人。
在《我的前半生》成书的几年中,溥仪干的事情很多。到香山植物园劳动,参加全国政协组织的政治学习、讨论,不断地接待各国来访的外宾以及参加其他外事活动,等等。此外,还有一些随机进行的重要活动。譬如,溥仪曾说,在1963年7月23日“下午3时,公安部于处长、李文达、聂陈宗同志,偕蒋匪帮九股特务中进窜大陆的、投降并立了功的、受过政府奖励的五人来访问,让我介绍自己学习、改造经过”。当时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下设北洋组,具体负责审理清末和北洋政府时期的文史资料来稿。这个组是编辑、研究中国近现代史资料的重要机构,溥仪在这个组从事看稿、梳理卡片、分类编目、撰写内容提要等日常工作。撰写《我的前半生》不仅仅要靠个人记忆,更需要大量的调查、采访活动,即广泛收集人证和书证。溥仪是没有条件这样做的。他到群众出版社来,因为“目标”太大,曾引起许多干部的关注,就更谈不上去国家档案馆坐冷板凳找寻相关历史资料了;回长春伪宫,如果不是组织行为不合时宜;造访抚顺战犯管理所,他可是从那里出来的(许多国民党战犯和日本战犯也是改革开放以后,抚顺所成为国民教育基地,才有幸故地重游);至于一些老太监、亲朋故旧、前夫人李玉琴,等等,以溥仪的身份不好意思为写书的事去找。难怪《我的前半生》当年的责任编辑:www.zgny.com
关键字: 内容标签:末代,文革,皇帝,溥仪末代 文革 皇帝 溥仪
下一篇:民国时期一座四合院仅仅两出戏 大臣租房赚补贴||上一篇:愤青左宗棠的职场悲剧:做了很多事 得罪很多人(2)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