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丰与广州沙面外资洋行
20世纪20年代,利丰开始将业务多元化,先后开设了轻工艺厂及仓库。利丰修建楼高五层的利丰大厦作为公司总部所在地,该大厦坐落在沙面河边。沙面原为广州荔湾区南面珠江边河中一片沙洲,称为中流沙,近水一面称为沙面。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寻找新居住地。他们看中了西濠和百鹅潭边的“中流沙”两块地方。1859年5月,英法两国官员向广州巡抚毕承昭要求租借。毕承昭以西濠人口稠密,难以迁徙为由而拒绝,但同意租借“沙面”。英法看中沙面的原因,一是“有自然生成的停泊地,稍加建设即可停泊大小船只”,二是“接近中国富商大贾所住西关,贸易交往方便,而且宜于夏季纳凉、眺望”。1861年9月,英、法两国与两广总督劳崇光签订《沙面租界协定》,强行租借沙面。其中,英国占西部44英亩,法国占东部11英亩。
签约第二天,英方就将英租界划分为82区,按地段标价,以每区3 500银元至9 000银元的价格向在广州的外国商人出售,共售出52区,获利248万银元。其余没有出售的地段,由英国政府收购,用以建设领事馆、教堂等。1865年,英国领事馆率先迁入沙面,随后美、葡、德、日等国领事馆亦相继迁入,外资洋行也纷纷迁入沙面,沙面的英租界逐渐繁荣起来。法租界的建设起步稍迟。1889年11月法国政府拍卖法租界土地,1890年法国领事馆搬进沙面,法租界很快也繁荣起来。到19世纪末,沙面租界形成大小8条街道、规划有序的独立小区。
自此,沙面成为外资银行、洋行以及各国领事馆云集的地区。最鼎盛时期,沙面设有9家外国银行和40多家外资洋行。外资洋行中,较著名的有13家,亦号称为十三行,有别于鸦片战争时期的华商十三行。最著名的洋行就是怡和洋行,设在沙面南街50~52号。怡和经营的进口商品从棉纱、线纱、毛棉到各种机器、军火,出口商品则包括从茶叶、生丝、草席、香蕉到桐油、钨矿砂、麻袋、猪鬃毛等军用物资。利丰的店铺毗邻沙面,正方便公司与外资洋行做生意。与外国公司不同,利丰从来不聘请买办,因为冯柏燎能操流利英语,直接与外资洋行的贸易经理洽谈、沟通。当时,与利丰做生意的洋行主要有免那洋行、天祥洋行、新其昌洋行(Shewan Tomes & Co)、怡和洋行、的观洋行(Deacon & Co)等。据李冯丽华女士的回忆,当时怡和洋行经常与利丰做生意,向利丰购买大批的竹器藤具、酸枝家具等销往欧美。
1925年5月30日,上海掀起大规模的反对帝国主义斗争,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五卅运动。6月19日,香港工人举行声援上海工人大罢工。21日,广州沙面工人也继起罢工,形成声势浩大的省港大罢工。23日,以省港罢工工人为首的各界群众十万人在广州举行集会,抗议帝国主义屠杀中国人民的暴行。当游行队伍途经沙面租界对岸的沙基路时,沙面的英、法军警突然向示威游行队伍开枪射击,一时间子弹横飞,街道上市民死伤无数,事后统计共有52人死亡,170多人重伤,造成沙基惨案。惨案发生当日,流弹如梭,有的击中利丰大厦的外墙,在大厦里目睹事件的利丰职员急忙将窗户关上。那天,他们停止营业。为了纪念沙基惨案的发生,沙基路改名为六二三路。
沙基惨案导致了中国人民更大规模的反对帝国主义运动,上海、广州、香港等港口有近半年时间陷于瘫痪,许多外国机构只得放弃或收缩他们的业务。不过,抵制运动并没有影响利丰的生意,反而替它开辟了一些新的贸易渠道,使它跻身于代理行业之中。当时,中国政府不准外商在广州兴建码头,冯柏燎却能运用他与地方政府的良好关系,获准为日本大阪商船株式会社(O.S.K.Line)及日本邮船株式会社(N.K.K.Line)在广州建造了一个专用码头,成为日本大阪商船株式会社、日本邮船株式会社以及日本大阪海运及火灾保险公司(Osaka Marine & Fire Insurance Company)在广州业务的总代理,参与航运及保险业务。这期间,利丰也成为香港英商域景洋行(Harry Wicking & Co.,Ltd.)的进口总代理,取得了该公司大部分进口货及所有中国出口货的代理权,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方始解约。
关键字: 内容标签:广州,伊始,创办,岁月,利丰广州 伊始 创办 岁月 利丰
点触宗教门户网进入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20世纪20年代,利丰开始将业务多元化,先后开设了轻工艺厂及仓库。利丰修建楼高五层的利丰大厦作为公司总部所在地,该大厦坐落在沙面河边。沙面原为广州荔湾区南面珠江边河中一片沙洲,称为中流沙,近水一面称为沙面。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寻找新居住地。他们看中了西濠和百鹅潭边的“中流沙”两块地方。1859年5月,英法两国官员向广州巡抚毕承昭要求租借。毕承昭以西濠人口稠密,难以迁徙为由而拒绝,但同意租借“沙面”。英法看中沙面的原因,一是“有自然生成的停泊地,稍加建设即可停泊大小船只”,二是“接近中国富商大贾所住西关,贸易交往方便,而且宜于夏季纳凉、眺望”。1861年9月,英、法两国与两广总督劳崇光签订《沙面租界协定》,强行租借沙面。其中,英国占西部44英亩,法国占东部11英亩。
签约第二天,英方就将英租界划分为82区,按地段标价,以每区3 500银元至9 000银元的价格向在广州的外国商人出售,共售出52区,获利248万银元。其余没有出售的地段,由英国政府收购,用以建设领事馆、教堂等。1865年,英国领事馆率先迁入沙面,随后美、葡、德、日等国领事馆亦相继迁入,外资洋行也纷纷迁入沙面,沙面的英租界逐渐繁荣起来。法租界的建设起步稍迟。1889年11月法国政府拍卖法租界土地,1890年法国领事馆搬进沙面,法租界很快也繁荣起来。到19世纪末,沙面租界形成大小8条街道、规划有序的独立小区。
自此,沙面成为外资银行、洋行以及各国领事馆云集的地区。最鼎盛时期,沙面设有9家外国银行和40多家外资洋行。外资洋行中,较著名的有13家,亦号称为十三行,有别于鸦片战争时期的华商十三行。最著名的洋行就是怡和洋行,设在沙面南街50~52号。怡和经营的进口商品从棉纱、线纱、毛棉到各种机器、军火,出口商品则包括从茶叶、生丝、草席、香蕉到桐油、钨矿砂、麻袋、猪鬃毛等军用物资。利丰的店铺毗邻沙面,正方便公司与外资洋行做生意。与外国公司不同,利丰从来不聘请买办,因为冯柏燎能操流利英语,直接与外资洋行的贸易经理洽谈、沟通。当时,与利丰做生意的洋行主要有免那洋行、天祥洋行、新其昌洋行(Shewan Tomes & Co)、怡和洋行、的观洋行(Deacon & Co)等。据李冯丽华女士的回忆,当时怡和洋行经常与利丰做生意,向利丰购买大批的竹器藤具、酸枝家具等销往欧美。
1925年5月30日,上海掀起大规模的反对帝国主义斗争,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五卅运动。6月19日,香港工人举行声援上海工人大罢工。21日,广州沙面工人也继起罢工,形成声势浩大的省港大罢工。23日,以省港罢工工人为首的各界群众十万人在广州举行集会,抗议帝国主义屠杀中国人民的暴行。当游行队伍途经沙面租界对岸的沙基路时,沙面的英、法军警突然向示威游行队伍开枪射击,一时间子弹横飞,街道上市民死伤无数,事后统计共有52人死亡,170多人重伤,造成沙基惨案。惨案发生当日,流弹如梭,有的击中利丰大厦的外墙,在大厦里目睹事件的利丰职员急忙将窗户关上。那天,他们停止营业。为了纪念沙基惨案的发生,沙基路改名为六二三路。
沙基惨案导致了中国人民更大规模的反对帝国主义运动,上海、广州、香港等港口有近半年时间陷于瘫痪,许多外国机构只得放弃或收缩他们的业务。不过,抵制运动并没有影响利丰的生意,反而替它开辟了一些新的贸易渠道,使它跻身于代理行业之中。当时,中国政府不准外商在广州兴建码头,冯柏燎却能运用他与地方政府的良好关系,获准为日本大阪商船株式会社(O.S.K.Line)及日本邮船株式会社(N.K.K.Line)在广州建造了一个专用码头,成为日本大阪商船株式会社、日本邮船株式会社以及日本大阪海运及火灾保险公司(Osaka Marine & Fire Insurance Company)在广州业务的总代理,参与航运及保险业务。这期间,利丰也成为香港英商域景洋行(Harry Wicking & Co.,Ltd.)的进口总代理,取得了该公司大部分进口货及所有中国出口货的代理权,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方始解约。
关键字: 内容标签:广州,伊始,创办,岁月,利丰广州 伊始 创办 岁月 利丰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下一篇:清末帝溥仪的最后一段婚姻:与一名护士的爱情||上一篇:英雄末路:戚继光献美女搞定后台张居正2










推荐好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