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人就是疏广。
西汉宣帝时,刘奭被立为太子,后来继位为汉元帝。昭君出塞,悔青了肠子的正是这位汉元帝。疏广则是刘奭任太子时的太子太傅,也就是太子的老师,负责教育太子。
一次,太子刘奭的外祖父许广汉认为太子太小,想让自己的弟弟许舜监护太子家,汉宣帝于是征求疏广的意见,疏广说:“太子是未来的君王,其师友应该是天下英豪,不宜独亲外祖父家,而且太子已经有了太傅少傅,官员齐备,再让许舜监护太子,视人以私,不利于宣扬太子的德行。”汉宣帝也深以为然,此事便不了了之,并由此更加器重疏广,多次予以赏赐。
教育了五年,太子十二岁时,已经通晓了《论语》《孝经》,疏广认为自己已尽到了职责,功成名就,就与同为太子老师的侄子疏受商议急流勇退,主动辞职,希望能告老还乡。汉宣帝看到疏广确实年事已高,便准许了二人的请求,并与太子赐二人黄金七十斤。
拿到这么多黄金荣归故里的疏广,既没有分给子孙,也没有置办田产,而是天天宴请族人和故交,尽享晚年之乐,并多次问剩下黄金多少,催促家人将金子兑换以供应每日的酒食。一年多过去了,疏广的子孙看到老人天天如此,不免担心黄金很快用完,又不好意思自己去劝说,便请人劝疏广为子孙后代考虑考虑,多买些土地和房屋。
谁知,疏广听到劝告后却认为,家中已有的田地和房屋,只要子孙足够勤劳,不至于挨饿受冻,过上常人的生活没有任何问题。如果增加了,只能让子孙更加懈怠和懒惰。并说:“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也就是说,贤德而财富多,则容易减损子孙们的意志;愚蠢而财富多,却只能增加他们的过错。何况,过于富贵,只会招来众人的眼红和怨恨呢!于是,天天宴乐如故。
多少人一辈子辛劳,总想给子孙留下些什么,而且愈多愈好,尤其是有形的物质财富,而通达的疏广却做出了另一种选择。当人们总希望给子孙后代留下更多的物质财富时,考虑的仅仅是一人,或者一个家族的兴衰,而如果能把眼光放大,着眼于整个社会的进步时,也许就更能理解疏广和林则徐的做法了。
“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疏广的财富观不正给时下那些拼命追求物质财富,并希望多留些给后人的人们一种有益的启迪吗?
关键字: 内容标签:财富财富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