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中国古神话简述(2)

编辑:Jina 来源:语言文字网
 
3、历史书类:老实说这一类里好找的正史就不好找神话,象《左传》、《国语》、《史纪》、《汉书》的一些角落里可以翻翻,当然啦,《史纪·五帝本纪》也勉强算吧。另外《穆天子传》好象还比较好找,还有《周书》,就不知道找不找得着了。 


    4、笔记杂书类:《搜神记》就不用说了,里面涉及远古神话的就在前面一点,也不算很多。另外有狠劲的还可以去看《太平广记》,宋朝的皇家神仙书,N百页的大部头。耐心、耐心地翻,一定能翻到一些神名、地名:-P。另外汉代有名的《白虎通义》,讲五行的,其实蛮可以看看。 


    其实啊,真想找中国远古神话的东东,在比较常见的书里找是很难的。除了《山海经》还不错以外(因为内容集中)偶真觉得上面推举的书都是害人发昏^^。而《山海经》呢,又主要以山川地理特产为主,里面可以找到的,是N多的地名、精怪名。其实这些在世界设定里会很有用哦,仔细读的话,里面有好多很漂亮的名字呢,而且很神奇。 


    比如说地名--少昊之丘,太嗥之墟,欧丝之野,畴华之野,清冷之渊,栗广之野,赤泽水,大乐之野,少和之渊。 


    比如说山--招摇之山,小华之山,青丘之山,天帝之山,三危之山,支离之山,鞠陵于天,成都载天,三天子之都,委羽之山。 


    比如说木--迷榖(光华四照,佩之神清气爽),三珠树(据说叶子如珠花如彗),三桑树(高百仞,却一根分叉的枝条都没有),琅玕木(听名字就很喜欢呢),柜格之松(这个名字有够怪吧),若木建木(都是太阳神栖息的神树呢)。 


    比如说神灵--天吴,大行伯,据比尸,奢比尸,祖状之尸,相顾之尸,诸稽,摄提,赤奋若,游光,罔象。嘿嘿,都是些怪名字。 


    其他还有灵草、虫、兽、地名、国名什么的。其实国名到一大半没意思,不过有些国名可以用来做姓氏或部落名也不错哦,比如肃慎啦,羽民啦,司幽啦,姑射啦。 


    除此以外,真要看点老神话,还要往冷僻的书堆里翻,偶这里提一些,大家自己看好不好找吧。


    《世本》、《神异经》、《述异记》、《独异记》、《录异记》、《海内十州记》、《博物志》、《广博物志》、《汉唐地理书钞》、《路史》、《十三州志》、《天中记》、《拾遗志》--算啦算啦,再多偶也昏头了(老实说,这里的书偶大半都没有:-P) 


    二、神谱略谈--大神 


    说到“中国远古神话”,有一点必须明白,这里没涉及到少数民族的神话,可以算是“汉族的远古神话”吧。 


    中国这么大,远古的神话体系至少有三个源头(而且应该更多),那就是中原的华夏族神话,江淮的楚人神话和西南的古蜀神话。 


    在这三个神话里,我们看得出来,他们崇拜的最高神应该都是太阳神。 


    首先来看华夏族的先祖(其实就是创世大神),这个咱们都熟,一个叫黄帝,一个叫炎帝。抛开后来给他们加的名字不提,这两个称号很值得一看。 


    “黄”、“皇”两字同源,在甲骨文里是象太阳在云中之形,也就是说,是指太阳神。 


    “炎”,双火,火盛貌。 


    “帝”,古代称“帝”必然是指“天帝”,本字做架木烧火的形状,因为中国古代祭祀天帝的仪式就是架起柴来烧。 


    所以呢,很显然,中国古代有一个“最高神”的话,它肯定是太阳神,或者太阳神衍生出来的火神(哦哦,怎么成了波斯拜火教啦^^)。 


    再看楚人的大神,这就要到屈原的楚辞里找了,不用说,大家都知道,楚人的最高神就是“东皇太一”,也是太阳神。而且看得出,至少在屈原的时代,中原和楚地的最高神其实是指同一个。 


    最后来看古蜀国的神,古蜀国的先祖是“蚕丛”,关于这个神,本来资料很少,不清楚它究竟什么样。然而,在四川挖出了古蜀国遗迹三星堆以后,人们终于发现它的真面目,所谓“直目正神”,真的是眼睛里直直地突出一块来,在配以同时发现的其他文物,可以肯定,它也是一位太阳神。 
    太阳神的崇拜图腾里有鸟、眼睛、花、轮形器等,我们在中国古神兽或图腾中(比如凤啊,蚕丛的眼睛啊,玫瑰花啊)也非常常见。 


    另外,中国古神话中有好些巨人这样的神灵,象大家熟悉的盘古和夸父。盘古固然是到宋的时候“补完”的,但其中未必没有远古神话的影子。另外还有被称为“朴父”、“巨灵”的巨人神。他们和其他神话(如北欧神话,希腊神话)中的巨人神很相似,都是些懵懵懂懂,做事直鲁的超级大个子,而且都有死了以后身体化作山川河流世界,养育后人。从夸父追日的神话来看,这些巨人也是一样和主神处得不算好,而且看来是没什么胜算。 


    有一点值得注意,随着社会历史的变迁,最初的至高神太阳神的地位有所下降。因为渐渐人们发明出“天”这个概念,那么“天帝”就凸现出来,把“皇”给压下去了。可“天帝”的名号究竟是什么呢?有迹可寻的是周的时候人们还把“天”当作一个人格神(即所谓“真正的作为独立个体的神”)来祭祀,但那时似乎已不再称其名号。后来,随着春秋战国时中国人的思辩的发展,“天”完全被抽象成一个概念了,成为某种可以说“无性无情自在自行”的“物质总称”,虽然也常有“天命”、“天罚”等等说法,然而实际上,天帝作为一个“神”的功能大大减弱,甚至差不多就是“自然”的代名词。 

关键字: 内容标签:简述,中国古,神话简述 中国古 神话
下一篇:"中化"与"西化"的百年论争(3)||上一篇:女子不输男 中国古代六大最美厨娘(1)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