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胡雪岩是如何玩转“雅贿”的?

编辑:Jina 来源:人民网博客
 
说到胡雪岩,熟悉近代史的人们都知道,他也叫胡光墉(1823~1885),徽州绩溪县人,中国近代著名红顶商人,既是富可敌国的晚清著名企业家、著名徽商,又是一位杰出政治家。他先是开办胡庆馀堂中药店。后入浙江巡抚幕,为清军筹运饷械,1866年协助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在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后,主持上海采运局局务,为左大借外债,筹供军饷和订购军火,又依仗湘军权势,在各省设立阜康银号20余处,并经营中药、丝茶业务,操纵江浙商业,资金最高达二千万两以上,难怪人称“为官须看《曾国藩》,为商必读《胡雪岩》”。 


    胡雪岩一生,是非功过褒贬不一,在此我们不想全面评价他的整个人生,仅想探讨他是如何凭借“雅贿”步步登高、走向辉煌的一些轶闻。 


    说起“雅贿”,由来已久,并非胡雪岩发明。若究其源头,至少可以追溯到汉代以前。 


  汉元帝时期,流传着一个宫女不惜花费重金贿赂画工以求美貌的故事,此故事颇有些“雅贿”的源头之意。不过,也有“不相识”的宫女没有行贿,反倒成了一个流传至今的美谈。 


  据说,汉元帝刘奭喜欢按画工画像从宫女中选妃子。深居后宫的宫女们,为能被皇上召幸,总是不惜花费重金贿赂画工毛延寿,想通过他把自己画得漂亮点,增加入选几率。 


  而当时有“落雁”之美的王昭君入宫后,自恃天生丽质,一直没有向画工毛延寿行贿。毛延寿在一次为王昭君画像,到了画她眼睛时,便提醒说:“画人的传神之笔在于点睛,是一点千金呀!”对毛延寿的暗示,王昭君虽也心领神会,但却并不买他的账,反而讥讽了他几句。毛延寿见她如此,很生气,便把该点到昭君眼睛上的一笔点到了她的脸上,致使王昭君因“貌丑”长期久居深宫,直到她自愿出塞,汉元帝才发现她的美貌。据悉,后来汉元帝很是光火,一怒就大开杀戒,把画工毛延寿给杀了。 


  到了明代,雅贿发挥到了极致。因为明代书画是可以充当俸银的,既然可以充当俸银,自然也可以充当礼金。于是,书画成为交际上官的利器,雅贿蔚然成风。嘉靖时,严嵩官居首辅,位极人臣,权倾朝野。因他和儿子严世藩都雅好书画,下级官吏为讨好卖乖,便穷搜宇内,投其所好。至严家被籍没时,共抄出墨刻法帖三百五十八轴(册),古今名画手卷册页三千二百零一轴(卷、册)。 


  清朝巨贪和珅,无疑也是玩“雅贿”的高手。他家中的古董珍玩、名人字画竟然比皇宫还多。嘉庆皇帝抄和珅家时,所获财产相当于乾隆盛世十八年的全国赋税收入,致使当时大街上到处流传儿歌:“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仅据《和珅犯罪全案档》记载,和珅仅所贪贿的各类名砚就达720余方。可见其“雅贿”得来的财富之巨。 


    与和珅贪慕“雅贿”不同的是,胡雪岩玩转“雅贿”却大多不是为了自己获得,而是把“雅贿”当做觐见的工具、办事的利器。 


    透过胡雪岩充满传奇色彩的经历,我们看到:他从钱庄一个小伙计开始,通过结交权贵显要,纳粟助赈,为朝廷效犬马之劳;洋务运动中,他聘洋匠、引设备,颇有劳绩;左宗棠出关西征,他筹粮械、借洋款,立下汗马功劳。几经折腾,他便由钱庄伙计一跃成为显赫一时的红顶商人。其实,他的每一点进步、每一次发展,都离不开他“雅贿”的铺垫。 


    俗话说: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在商言商,为了自己的长远利益,胡雪岩一次次忍痛割爱,把自己的所爱之物像商品一样一件件给了别人。其中,他为了傍上江苏省学政何桂清这棵大树,甚至将自己的爱妾阿巧姐作为礼物送给了何。“雅贿”在他手里,简直是随心所欲、达到巅峰。 


    胡雪岩玩转“雅贿”有不胜枚举的例子,下面就再举一个典型例子作为佐证。 


    左宗棠为西征,需要借洋款三百万两,必须先让清廷同意向洋人借外债。此任务落到胡雪岩头上后,光绪七年三月,他来到北京,就是想方设法去疏通与中央政府的关系。 


  那时,满人宝鋆任户部尚书及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等于现在的财政部长兼外资部长,胡雪岩想要借外债,宝鋆这一关节务必要打通。按说,胡雪岩并不认识宝鋆,难度不小,假如贸然带着银票上宝鋆家去,万一碰了钉子就再也不好办事了。虽然那时,清廷满朝权贵无不视贿赂为当然,可是又碍颜面,不敢公然行之。所以,直接送钱肯定不是好办法。 


    胡雪岩非一般之人,他经过仔细打听,竟然想出一条绝好门道。原来,北京城有个“琉璃厂”,专卖文房四宝、书籍、古董、字画。胡雪岩想到的变通办法,就是与琉璃厂挂钩,由商家担任贿赂中转站。 


  胡雪岩事先打听清楚宝鋆家客厅挂着一幅明代唐寅的《看泉听风图》后,再去琉璃厂找到一个和宝鋆熟悉的人,让他去宝鋆家联络,告诉他有人喜欢他客厅里挂的那幅画,愿意以三万两银子购买。宝鋆心照不宣,自然顺利成交。胡雪岩随即又将重金买到的那幅画送还宝鋆家里。 


    这样一番“折腾”,就宝鋆而言,他只是把自家的字画交给琉璃厂商人代为卖出,宝鋆并没有直接收受胡雪岩的银子,他收的只是胡雪岩送的一幅画,在他眼里,送字画这算是文人雅士间的人情往来,并没沾上铜臭。而琉璃厂同时也获得了胡雪岩另给的一笔手续费,皆大欢喜。 


  胡雪岩正是用这种办法,巧妙地送了宝鋆三万两银子,结果宝鋆在朝廷上历数借洋债的种种好处,搞定了借外债的事。如此这般之后,送的“自愿”,收的“安心”,真是“绝妙”。 


    时至今日,“雅贿”后遗症的问题依然存在:胡雪岩早已是历史,但“雅贿”却远未成为历史。在不少近期落马的贪官那里,我们仍时常可以获知“雅贿”现象屡屡发生,难道说继承古代历史文明的同时,我们还有承受伴随而来的不良风气的继续残害吗?是否该到了向“雅贿”说再见的时刻?否则,任其发展、放任自流,何时才是“雅贿”的寿终正寝的终点呢? 


    (作者:用心沟通  原创) 

关键字: 内容标签:玩转,胡雪岩,雅贿玩转 胡雪岩 雅贿
下一篇:古代早有选美活动 宋朝时最盛对象只限定妓女||上一篇:周振甫:与钱锺书友谊传为佳话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