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明清民国时期北京中药堂号的历史沿革(2)

编辑:Jina 来源:论剑历史门户网
 

(二)长春堂 


  创立时间:乾隆五十五年 (公元1795年) 


  现 地 址:前门大街28号 


  特  色:中药店 


  清乾隆年间,北京有位走街串巷的游方郎中,此人为山东道士孙振兰, 人们俗称其为孙老道。孙老道以自制消暑闻药“避瘟散”、“无极丹”为主,经多年的苦心经营积攒了些钱财,乾隆五十五年在前门大街鲜鱼口胡同里的长巷头条北口置了间铺房,挂上了“长春堂”的字号,形成了前店后厂(自制成药,加工药材和饮片),固定经营的方式,结束了游方郎中的生活。 


  说到“长春堂”,老北京人马上会想起“避瘟散”,二者之间密不可分。。消暑闻药避瘟散具有香、凉、祛瘟消暑的效用,取用少许抹入鼻腔,清凉感直通心脑。在30年代的老北京曾经流传过“暑热天您别慌,快买暑药长春堂,抹进鼻孔通心腑,消暑祛火保安康”的顺口溜,时至今日,盛夏时节,到长春堂购买避温散的顾客仍旧络绎不绝。避温散具有祛暑清火的功能,芳香开窍,提神醒脑,祛邪气,药效迅速。 


  民国初年,国力衰弱,列强军阀争战不已,洋货日货充斥市场,当时日本的祛暑药“仁丹”和“宝丹”在中国大肆宣传,大量倾销,几乎每个城镇的大街小巷都贴有仁丹广告。 为了抵制日货,长春堂当时掌柜张子余先生和药师蔡先生通力合作,在原避瘟散的基础上开发出紫、绿、黄、白四种不同颜色新剂型的避瘟散,可以针对不同症状、不同病人,使用不同颜色品质更为完善的避瘟散。 


  这种避瘟散是装在一个八卦形的小盒内,打开盒盖,用指头蘸上一点往鼻孔里一揉,深吸气,立即感到一股清凉气息由鼻而入,沁人肺腑,周身舒畅、清爽。避温散也可以用水冲服。与此同时,他们还完善了与生产配套的印刷厂,专门印刷包装纸、使用说明和宣传广告,开设了铸造锡制八卦药盒的生产车间,形成了采购、制造、包装、销售一条龙的生产规模,有效地抵制了日货,占领了市场。 30年代时,年产量达到了250万盒,不仅行销国内,还在泰国、印度尼西亚、缅甸等东南亚国家打开了销路。那时遍布京城的大小百货店、小杂货铺、茶叶店等都代售长春堂的避瘟散。长春堂在山西太原、天津等地开设了分号,并在前门外鲜鱼口一带开设了棺材铺、纸店、油盐店、百货商店等共八家商店,这时期的长春堂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发展到了鼎盛时期。 


  七七事变,北京沦陷,长春堂的经营也陷入困境。日本人限制长春堂避瘟散向外省市的邮寄业务,迫使其生产骤减至64万盒。 日本人得知长春堂资本雄厚,便再三地打它的主意。长春堂掌柜无端受到日本宪兵绑架、勒索,再加上1942年不慎失火,解放前夕的长春堂难以维持。解放后,长春堂获得了新生。店址两次搬迁,由鲜鱼口原址迁到了现址。 


  进入90年代,长春堂药店对房屋进行了翻扩建,建成了地上三层、地下一层 ,具有民族风格、雕梁画柱的新营业楼,于1996年6月18日重张开业。当天,全国政协副主席洪学智、前卫生部部长崔月犁、前北京市领导段君毅、焦若愚亲临现场为长春堂201周年重张开业剪彩。全国政协副主席程思远先生为长春堂留下墨宝:“作好药品供应,为人民健康服务”。崔月犁先生的墨宝是“中药是中华国粹,要努力发扬光大”。新一代长春堂人决心继承发扬老字号的优良传统,重树店训“与人为善,正道而行”,发掘中医中药遗产的宝库,发扬光大中医中药文化,以饱满的热情、周到的服务,迎接海内外八方宾客。  


    三、民国时期的北京中药堂号 


  (一)庆仁堂 


  创立时间:1912年 


  现 地 址:前门南大街128号 


  特  色:多种服务项目的大药店 


  庆仁堂的创办人王子丰少年时代进药铺学徒,由于他精明干练受到吴霭亭的赏识,王子丰当上了千芝堂的掌柜。千芝堂生意兴隆后,两人产生矛盾,王离开了千芝堂。 


  由于王子丰的业绩出色,几家富户集资,由王做掌柜,买下崇外花市的店铺,于1912年春,庆仁堂参茸庄开业了。当时北京经营药材的分药局(专门批发)、药铺(门市零售),以药铺居多;参茸庄比药铺高一筹,以经营人参、鹿茸、牛黄、麝香、阿胶等贵重药材为主。 


  王子丰对学徒要求很严格,学徒一律推平头,着长衫,练书法,精算盘,背药典。庆仁堂的进货炮制都袭自千芝堂,由于经营得法,服务周到,生意日隆。 


  1918年南庆仁堂药店在珠市口开张营业,以后又陆续开设了虎坊桥西庆仁堂,东四北庆仁堂,白塔寺大和堂,前门大街庆颐堂等。不到十年庆仁堂发展成为拥有七个联号的京城大药店。并在祁州、河北安国建有分号。 


  其经营品种中以第一灵丹、疏风定通丸等比较闻名。 


  解放后,于1956年参加公私合营,改前店后厂式经营为专门的零售药店。后因崇外药店众多,参茸店撤消。文革中前门大街庆仁堂改名为复康药店。1991年7月1日重张开业。新的庆仁堂药店古朴典雅,庄重大方,总建筑面积一千平方米,营业面积二百平方米。成为一家零售兼批发各种中西药、参茸保健品、饮片计四千余种并代客加工粗细面、水丸、蜜丸,代煎中药等服务项目的大药店。 


  (二)乐仁堂 


  创立时间:1923年 


  现 地 址:西城区西单北大街215号  


  特  色:丸、散、膏、丹、汤剂、饮片等 


  乐仁堂药店原名乐寿堂药店,始建于1923年。 


  同仁堂第十代传人乐印川的曾孙乐佑申曾留学法国,精明强干,善于经营药业,用人有方,依靠其六叔的资金为本,于1923年选址西单北大街285号,开设了乐寿堂药店。乐寿堂药店借颐和园中乐寿堂之名,以示其吉庆与气势。它是同仁堂乐家老药店在京的又一家分店,经营丸、散、膏、丹、汤剂、饮片等。乐仁堂的房屋建筑设备均仿同仁堂的模式,为前后钩连各三间的新瓦房,细致、坚固、讲究,内部装修露木,除柁、檩、椽头加以彩画外,其屋顶上的椽子均油溱成柿黄色,配衬适宜,一字形栏柜坚固耐用,柜堂外上脊处绘有聊斋彩色人物,中堂悬挂的黑匾上金色的“乐寿堂”三个字,是书法家祝椿年所书。匾额两边配有两根黑亮油漆立柱,各挂有木刻的金字对联,是名士朱云台所写。前面门窗都特意做成较小玻璃格,一切仿古。门外当中悬挂着从同仁堂拓来的“乐家老药铺”匾额,路人一看便知此乃同仁堂乐家药店的分店。门两边分南北高悬木刻白漆黑字,长条标牌,北边写:本店采购生熟地道药材,南边写:精制丸散膏丹汤剂饮片,桅下两旁还挂着木质药幌子,以示中药店。 


  在经营方式上,乐佑申取同仁、达仁两家之长,而在经营管理、药材使用和雇佣人等各方面又有独特的创举。 


  1.在使用人上采取连环套,大环套小环的方法。如祖孙关系父子关系、叔侄关系、兄弟关系、亲戚近友关系,乐佑申均喜用之。让大家自己管理自己,倘若在工作上或语言上有失误,便会牵连一大串,轻者被斥责,重者被辞退,因此职工无一不遵规守法,不敢越雷池半步。而且药业有行业公会,资本家互相通气,如若在这里被辞退,再要在本行业工作就很困难。乐仁堂药店所用之人都必须懂得一些药性知识,如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名言十八反等基本知识。一些来店多年的老职工更是有着丰富的中药知识,被人称为半个大夫、药斗子。再加之他们热情周到的服务,颇受顾客欢迎。  


    2.在待遇上比其他药店好。乐佑申注意改善伙计们的伙食,提高质量。固定工资,每人每月最高不超过5元(当时能买两袋面),零钱根据每日销售额,按固定提成标准提取,由专人负责按月汇总结算(这指的是后勤工作人员)。 


    至于售货员的分配方法,按每个人推销货物的多少提成,根据盈利薄厚,按规定提成累计,每天晚上有专人负责分别结算,当日统一发给,总起来不少于同仁堂、达仁堂。这是一种提高职工积极性的办法。 


  3.为了满足本店的国药要求,佑申在南城原窑台南侧与宏仁堂合畦鹿囿一处,占地20亩,中间盖起房子将鹿囿辟为两部分,乐仁堂占南边。当时外购梅花鹿,雌雄共50余头,由技工进行喂养,逐年生产小鹿,最多头数达1000多只(两家合计)。春夏两季为公鹿锯茸三次,设有专人烫制,挤血保茸,同时还喂养乌鸡,专为制作乌鸡白凤丸所用。乐佑申还雇佣技工师傅种植各类鲜药材,如薄荷、楷杷树、佩蓝、天冬、麦冬、石斛、三七、鲜荷叶,随时可供应门市售用。 


  4.生产加工精良。乐仁堂是前店后厂,设有制药房、斗房、北刀房、南刀房(料子房、酒库附属于药店)、细料室,每一部门都有一定技术水平的人员管理负责。药房负责炮炙和制作丸、散、膏、丹、药酒等各类成品药。细料室储有牛黄、麝香、冰片、羚羊角、朱砂、珍珠、人参等贵重药材,为配制成药和门市销售而备。北刀房负责切制各种药片和打水丸药。 


  南刀房从南方邀请技工,他们自备精锐工具专切讲究的饮片,如明天麻、元胡索、清半夏等。从地道药材中挑选一级大个精品经过炮炙后,精细加工,切成如纸薄片,保持光亮润泽,不走原色。每一斤只出成品三两多,其余算损耗归料,供配各类药品用。乐仁堂药店员工牢记先祖遗训"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以“真材实料,加工精良,配方独特,童叟无欺”的经营之道,保持了乐家老铺的信誉。 


  5.分工负责,服务质量上乘 


  (1)柜内有两名年龄较大、富有经营管理经验职工当查柜,对所抓汤剂进行查核,加盖本人印章后,包好计算价格,交给顾客。 


  (2)外柜一人,负责接待。凡来店顾客,不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都给予热情接待,并且负责药品咨询。 


  (3)设有参茸专柜,有专职人员负责管理工作。有欲购买者,由内查柜陪同到后柜客厅接待,由专门技术人员一一摆出药品进行介绍。 


  6.优质产品。乐仁堂制造各类药酒,用料严格考究。酒选自京东著名的以粮酿制的上好烧酒,预定数千斤,秋后运到,先将酒倒进茶碗少许,用火点烧化验,确认为纯净标准良酒,再转运药房,倾倒酒库大缸内,封好,一年后方可启用。 


  用这样的酒炮制的药酒,加上纯正地道药料,经过铜器蒸煮及各种加工后,倒出阴凉澄清,装瓶出售,味正气香,疗效显著。 


  (1)茵陈酒。俗话说:“正月茵陈,二月蒿。”所以每到正月,乐仁堂便派人到天坛朝阳处采取,晾晒一二天,取回接续泡做酒母。制茵陈酒必须取用一年后的酒母,配料后用酒蒸煮,质色适宜后取出,酒色清亮,绿色正,质纯气香。 


  (2)催生兔脑丸。每年先向农民预购数十只兔子,秋后准时如数送到药房,由工人剥头取脑,与早已预备好的原料面合研,再兑细料如麝香等加工成丸,再用生肉皮封存待售,用于催生无不生效。 


  (3)阳合解凝膏,如身染有红肿疙瘩,疼痛难忍,若无脓贴上此药可化解病毒。 


  由于乐仁堂所处地理位置优越,加上其货真价实的经营信誉和热情周到的服务态度,生意红火,在京城乐家老药店中,占居第三位。与此同时,乐佑申还在天津开设了三家分店,意欲与达仁堂比高低。后来又在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河南开封开设了四家分店。另外乐仁堂还建了三个药厂。这样,乐仁堂维持了长达30年之久的鼎盛时期。  


    解放后由于党和政府执行发展经济扶持工商的政策,乐仁堂又得到了发展。 


  改革开放以后,老店乐仁堂焕发了青春,扩大了经营范围,增加了经营品种,不仅经营传统的丸散膏丹,汤剂饮片,还经营西药、医疗器械,同时增设了旅游专柜,成为西城一家大型综合性药店。 


    1979年5月,为缓和药源紧张的局面,力争满足供应,乐仁堂又恢复了前店后厂,1979年共生产中成药63种,29万丸。1990年增加了新的畅销品种30种。乐仁堂地处西单繁华地区,每日接待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顾客。为给顾客创造一个良好的购药环境,他们于1990年重新装修了店堂。 


关键字: 内容标签:历史沿革,明清,北京,中药,民国时期,堂号历史沿革 明清 北京 中药 民国时期 堂号
下一篇:晚清"花木兰"的人生悲歌||上一篇:林则徐禁烟:曾放过最大的鸦片贩子(2)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