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三国演义》太普及了,家喻户晓,大家都信以为真,把文学作品当真实历史读了,并口耳相传,对于三国,人们以为就这么回事。自从易中天教授品三国之后,三国就更普及了,再加上某些对历史不大了解的年轻人在网上发一些有关三国人物的文章,这些文章大多根据三国演义来写,所以,三国人物似乎更加八卦了,很多读者很难辨别其中的真伪。因为如果不是专业读者的话,很少有人愿意认真去读真实的三国历史书,比如陈寿的《三国志》,或者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关于三国的部分;至于读后来的历史学家写的研究三国历史的学术著作,那更是凤毛麟角了。总之,由于《三国演义》的存在,人们对真实的三国历史还是模糊不清的,甚至有点混乱。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杜撰了一个诸葛亮气死周瑜的故事,并说了一句很经典的话:既生瑜,何生亮。实际历史上的周瑜比诸葛亮大十多岁,而且周瑜也不是一个气量狭小的人,而是一个“雅量高致”的儒将,而且音乐修养特别高,当时在吴就流行这样一句话:曲有误,周郎顾。现在网上的作者学了罗贯中这一招,来了个“既生亮,何生懿——司马懿活活气死诸葛亮”离奇故事,而文章的根据基本是《三国演义》,显然,他的可信度不高,当然如果娱乐一下还是不错的,但是由这个“既生亮,何生懿”的故事,我们大概就可以知道“野史”是怎么产生的。
那么,我们就来看看真实的历史。
首先,我们来看诸葛亮是怎么去世的。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记载: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相持百余日。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及军退,宣王案行其营垒处所,曰:“天下奇才也!”亮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
从陈寿的记载中,诸葛亮是病死的,再从后主刘禅的诏书也可以看出,诸葛亮是遭疾病而死。诏策曰:“惟君体资文武,明睿笃诚,受遗托孤,匡辅联躬,继绝兴微,志存靖乱;爰整六师,无岁不征,神武赫然,威震八荒,将建殊功于季汉,参伊、周之巨勋。如何不吊,事临垂克,遘疾陨丧。联用伤悼,肝心若裂。夫崇德序功,纪行命谥,所以光昭将来,刊载不朽。令使使持节左中郎将杜琼,赠君丞相武乡侯印绶,谥君为忠武侯。魂而有灵,嘉兹宠荣。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诸葛亮也不是被司马懿气病的,主要是积劳成疾。诸葛亮自己说:“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又如《三国志》说诸葛亮:“及备殂没,嗣子幼弱,事无巨细,亮皆专之。於是外连东吴,内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於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陈寿在评诸葛亮时候说:“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从上面的材料,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的劳累,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我们再来看看司马懿和诸葛亮的关系。诸葛亮生于181年,去于234年,五十四岁;司马懿生于179年,死于251年,七十二岁。诸葛亮比司马懿小两岁。《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只有两次提到司马懿: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相持百余日。……及军退,宣王案行其营垒处所,曰:“天下奇才也!”
诸葛亮和司马懿第一次间接交锋在孟达叛曹魏的时候。当时司马懿驻屯在宛,《晋书·宣帝纪》载:“太和元年六月,天子诏帝屯于宛,加督荆、豫二州诸军事。”孟达“连吴固蜀,潜图中国。蜀相诸葛亮恶其反覆,又虑其为患。达与魏兴太守申仪有隙,亮欲促其事,乃遣郭模诈降,过仪,因漏泄其谋。”司马懿知道了诸葛亮的计划,于是快速进军,八天就到了上庸城下。而当时孟达给诸葛亮写信说:“宛去洛八百里,去吾一千二百里,闻吾举事,当表上天子,比相反覆,一月间也,则吾城已固,诸军足办。则吾所在深险,司马公必不自来;诸将来,吾无患矣。”等到司马懿从天而降,“达又告亮曰:“吾举事,八日而兵至城下,何其神速也!” 这次间接较量,诸葛亮大概认识到司马懿的这个人不简单。
蜀汉建兴九年 (231年),即魏太和五年二月,蜀汉丞相诸葛亮率军进攻魏,包围祁山(今甘肃东南部山地)贾嗣、魏平部,并以木牛流马运输粮草。《三国志》载:“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与魏将张邰交战,射杀邰”。魏明帝对司马懿说:“西方有事,非君莫可付者”(《晋书·宣帝纪》),派他西驻长安,都督左将军张郃、雍州刺史郭淮防御蜀军。司马懿留部将费曜、戴陵率4000人守邽(今甘肃天水),自率主力西救祁山。张郃劝司马懿分兵驻扎雍、郿两地,以作大军后镇。司马懿不同意,他说:“料前军独能当之者,将军言是也。若不能当,而分为前后,此楚之三军所以为黥布禽也。”于是挺进喻麋。
关键字: 内容标签:是怎么,诸葛亮是怎么 诸葛亮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