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社会主义,是要将现在经济组织不公平之点,根本改造。……要之,对于现在的经济组织,认为不合人道,要重新组织一番,这就是社会主义。”——梁启超为“社会主义”所下定义,载《国际劳工规约评论》
一、列宁之人格,“最足以感化人”
“不管(苏维埃政权)将来结局如何……他那精神毕竟不能磨灭。从前多数人嘲笑的空理想,却已结结实实成为一种制度。将来历史价值,最少也不在法国大革命之下。”——梁启超1921年评价苏俄政权。
社会主义“必将磅礴于20世纪”
就社会主义思潮进入中国而言,梁启超可谓“先驱”。1902年,梁氏已在文章中谈及社会主义:
“富者愈富,贫者愈贫,于是近世所谓社会主义者出而代之。社会主义者,……于不等中求平等。社会主义,其必将磅礴于20世纪也明矣。”(《干涉与放任》)
也是在同年,梁氏在另一篇文章中提到了马克思,梁氏称其为“卖喀士”,说他是“日尔曼人,社会主义之泰斗也”。但文章并无褒奖马克思之意,梁氏此时乃是斯宾塞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忠实信徒,对“优胜劣汰”、“弱肉强食”信奉不疑,故而将马克思、赫胥黎二人的学术,一并归为“过激之言”,说他们只能提出问题,却解决不了问题。
苏俄政权历史价值“最少也不在法国大革命之下”
1918年梁启超去欧洲考察。此行使其思想发生巨大转折。梁氏此行的目的,本是为了考察欧洲物质文明之繁盛及其背后的原因,但稍后出版的《欧游心影录》一书,却充满了对欧洲物质主义破产的感慨和反思。一战留下的断壁残垣与民众的潦倒困顿冲击了梁氏所信奉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战后欧洲学界流行的“西方因物质文明过盛而趋向毁灭”的“反思”,更加剧了这种冲击。梁氏终于转而成为欧洲工业文明的批判者:
“当时讴歌科学万能的人,满望着科学成功,黄金世界指日出现。如今总算成了,一百年物质的进步,比从前三千年还加几倍,我们人类不惟没有得着幸福,倒反带来许多灾难。……欧洲人做了一场科学万能的大梦,到今天却叫起科学破产来。”
在批判西方物质文明破产的同时,梁氏注意到了已支撑了两年而未倒的俄国布尔什维克政权。梁氏说:
“各国时髦政治家公认为无法无天的过激派列宁政府,报纸上日日咒他夭折,它却成了个不倒翁,支持了两年,到今日依然存在。……不管(苏维埃政权)将来结局如何……他那精神毕竟不能磨灭。从前多数人嘲笑的空理想,却已结结实实成为一种制度。将来历史价值,最少也不在法国大革命之下。”
对苏俄政权的这种友好态度,也表现在其对列宁的评价上:“以人格论,在现代以李宁(即列宁)为最,其刻苦之精神,其忠于主义之精神,最足以感化人,完全以人格感化全俄,故其主义能见实行。”
马克思就是中国的墨子
此次欧游,梁启超对马克思的看法也发生了转变,不再目之为“偏激”,文章中已多有褒赞之词。他所推崇的法国社会党,即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政治理想的政党。在著作《墨子学案》里,梁氏更将墨子比作了马克思,说“墨子之经济理想,与今世最新之主义多吻合”,所谓“今世最新之主义”,就是指马克思主义。墨子的许多言论,在梁氏看来,都可以与马克思的言论对应匹配,譬如:墨子“夺暴人衣食之财”一语,被比之于马克思所说的“资本家的享用,都是从掠夺而来”,而“有余力以相劳,有余财以相分”,则被梁氏比之于“共产主义”。梁氏甚至说:
“我想现在俄国劳农政府(即苏维埃政权)治下的经济组织,很有几分实行墨子的理想。……(苏俄人民的吃住)都由政府干涉,任凭你很多钱,要奢侈也奢侈不来,墨子的节用主义,真做到彻底了。……看劳农政府居然能够实现,益可信墨子不是个幻想家了。”
马克思的思想也被梁氏拿来跟中国古代的“大同理想”相提并论:
“德国的马克斯发表一篇共产主义宣言,内中有一句惊心动魄的话,说是‘贫民无祖国’。他的意思,……以为‘爱国’两字,不过资本家利用人类幼稚的感情,借来维持他们固有的势力。这种话是否和真理完全符合,姑且不论。要之是世界大同观念一部分的发现,无论何人,总该承认。”
与近代以来大多数知识分子相类似,梁氏对社会主义乃至马克思主义的认同,恰是基于传统儒家的“大同理想”,梁氏不止一次说过类似的话:“孔子讲的‘均无贫和无寡’,孟子讲的‘恒产恒心’,就是这(社会)主义最精要的论据”;“中国古代井田制度,正与近世之社会主义同一立脚点”……
梁启超与汤觉顿流亡日本时合影。与大多数民初知识分子一样,梁对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很大程度上来自日本。
1903年,梁启超在温哥华留影。上一年,梁启超游欧,对社会主义表示了明确好感,但又对美国社会主义表示:“进步有等级,不能一蹴而就”,不认为中国可以越过资本主义进入社会主义。
关键字: 内容标签:越级,中国,梁启超越级 中国 梁启超
点触宗教门户网进入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一、列宁之人格,“最足以感化人”
“不管(苏维埃政权)将来结局如何……他那精神毕竟不能磨灭。从前多数人嘲笑的空理想,却已结结实实成为一种制度。将来历史价值,最少也不在法国大革命之下。”——梁启超1921年评价苏俄政权。
社会主义“必将磅礴于20世纪”
就社会主义思潮进入中国而言,梁启超可谓“先驱”。1902年,梁氏已在文章中谈及社会主义:
“富者愈富,贫者愈贫,于是近世所谓社会主义者出而代之。社会主义者,……于不等中求平等。社会主义,其必将磅礴于20世纪也明矣。”(《干涉与放任》)
也是在同年,梁氏在另一篇文章中提到了马克思,梁氏称其为“卖喀士”,说他是“日尔曼人,社会主义之泰斗也”。但文章并无褒奖马克思之意,梁氏此时乃是斯宾塞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忠实信徒,对“优胜劣汰”、“弱肉强食”信奉不疑,故而将马克思、赫胥黎二人的学术,一并归为“过激之言”,说他们只能提出问题,却解决不了问题。
苏俄政权历史价值“最少也不在法国大革命之下”
1918年梁启超去欧洲考察。此行使其思想发生巨大转折。梁氏此行的目的,本是为了考察欧洲物质文明之繁盛及其背后的原因,但稍后出版的《欧游心影录》一书,却充满了对欧洲物质主义破产的感慨和反思。一战留下的断壁残垣与民众的潦倒困顿冲击了梁氏所信奉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战后欧洲学界流行的“西方因物质文明过盛而趋向毁灭”的“反思”,更加剧了这种冲击。梁氏终于转而成为欧洲工业文明的批判者:
“当时讴歌科学万能的人,满望着科学成功,黄金世界指日出现。如今总算成了,一百年物质的进步,比从前三千年还加几倍,我们人类不惟没有得着幸福,倒反带来许多灾难。……欧洲人做了一场科学万能的大梦,到今天却叫起科学破产来。”
在批判西方物质文明破产的同时,梁氏注意到了已支撑了两年而未倒的俄国布尔什维克政权。梁氏说:
“各国时髦政治家公认为无法无天的过激派列宁政府,报纸上日日咒他夭折,它却成了个不倒翁,支持了两年,到今日依然存在。……不管(苏维埃政权)将来结局如何……他那精神毕竟不能磨灭。从前多数人嘲笑的空理想,却已结结实实成为一种制度。将来历史价值,最少也不在法国大革命之下。”
对苏俄政权的这种友好态度,也表现在其对列宁的评价上:“以人格论,在现代以李宁(即列宁)为最,其刻苦之精神,其忠于主义之精神,最足以感化人,完全以人格感化全俄,故其主义能见实行。”
马克思就是中国的墨子
此次欧游,梁启超对马克思的看法也发生了转变,不再目之为“偏激”,文章中已多有褒赞之词。他所推崇的法国社会党,即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政治理想的政党。在著作《墨子学案》里,梁氏更将墨子比作了马克思,说“墨子之经济理想,与今世最新之主义多吻合”,所谓“今世最新之主义”,就是指马克思主义。墨子的许多言论,在梁氏看来,都可以与马克思的言论对应匹配,譬如:墨子“夺暴人衣食之财”一语,被比之于马克思所说的“资本家的享用,都是从掠夺而来”,而“有余力以相劳,有余财以相分”,则被梁氏比之于“共产主义”。梁氏甚至说:
“我想现在俄国劳农政府(即苏维埃政权)治下的经济组织,很有几分实行墨子的理想。……(苏俄人民的吃住)都由政府干涉,任凭你很多钱,要奢侈也奢侈不来,墨子的节用主义,真做到彻底了。……看劳农政府居然能够实现,益可信墨子不是个幻想家了。”
马克思的思想也被梁氏拿来跟中国古代的“大同理想”相提并论:
“德国的马克斯发表一篇共产主义宣言,内中有一句惊心动魄的话,说是‘贫民无祖国’。他的意思,……以为‘爱国’两字,不过资本家利用人类幼稚的感情,借来维持他们固有的势力。这种话是否和真理完全符合,姑且不论。要之是世界大同观念一部分的发现,无论何人,总该承认。”
与近代以来大多数知识分子相类似,梁氏对社会主义乃至马克思主义的认同,恰是基于传统儒家的“大同理想”,梁氏不止一次说过类似的话:“孔子讲的‘均无贫和无寡’,孟子讲的‘恒产恒心’,就是这(社会)主义最精要的论据”;“中国古代井田制度,正与近世之社会主义同一立脚点”……
梁启超与汤觉顿流亡日本时合影。与大多数民初知识分子一样,梁对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很大程度上来自日本。
1903年,梁启超在温哥华留影。上一年,梁启超游欧,对社会主义表示了明确好感,但又对美国社会主义表示:“进步有等级,不能一蹴而就”,不认为中国可以越过资本主义进入社会主义。
关键字: 内容标签:越级,中国,梁启超越级 中国 梁启超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下一篇:一些古代名人的姓氏趣话||上一篇:中国古代姓氏名字的避讳(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