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张国刚博士对唐代出土墓志的考证,当时相当多的妇女在丈夫死后都选择了寡居而不是再婚。
在《唐代墓志汇编》、《续编》收录的3000多个墓志中,有混合改嫁史的妇女只占10例,而明确记载妇女坚守贞洁者就达264例之多,其中守寡时间最长的妇女甚至守寡达80年之久。而这些寡妇的命运也不像我们想的那样清闲自在。相反的,大多数的寡居妇女要承担起抚育子女、侍奉公婆、安排生计、主持家务等等繁重的责任;也有一部分妇女在丧夫后回到娘家,与父母、兄弟相扶相知地度过余生;没有公婆、子女需要侍奉照料的寡妇,日子也没有好到哪里去,贫穷的她们可能要依靠兄弟的施舍才能生活。
从史料中,我们可以得出“民间的妇女在丧夫后,选择改嫁的很少”。完全自由的婚姻选择只是贵族的游戏,大部分的民间妇女还是受着封建伦理道德的影响很大。
即使民间有少数寡居妇女改嫁,也确有其迫不得已的原因。从这些寡居妇女的生活经历来看,孩子年幼,本人尚且年轻,不具备担当的能力,所以才选择改嫁,也是无奈之举。
与此同时,寡妇再嫁也有生理和精神方面的因素,比如说有的寡妇无法忍受丧夫后的孤独而选择再嫁,不过,一般的寡居妇女即使再婚,能够允许她们选择的余地也是比较小的。
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我们通过对《太平广记》里的一个故事的阅读,就可见一斑了。
一个天生生理就有缺陷的58岁老头儿,因为听得江湖医生的劝解,服用了某种药物。由于此药药效惊人,老头儿“忽思人道,累旬力轻健,欲不制,遂娶寡妇曾氏”。只一“遂”字,便向我们透漏出,老头要想结束光棍儿的生活,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娶一位寡妇,这从另外一方面反映出一般的寡妇若是选择再婚,其选择余地已经没有多大了的现实。
历史的车轮是不断向前转的,安史之乱后,唐王朝元气大伤,开始由盛转衰,皇帝相继走马般上任,思想控制反而更甚于从前。公主改嫁、母后临朝等情况都趋于绝迹了。因此,盛唐时期对于女子再婚问题的宽容,是中国法制史和社会习惯史中的特例,并不是一个普遍现象。(文裁缝)
关键字: 内容标签:唐代,封建,离婚,道德,流行,女人唐代 封建 离婚 道德 流行 女人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