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单看阮籍的身世,他真是想不猖狂都难。阮籍的父亲,就是建安七子之一的阮瑀,那是三国时期与曹家三父子齐名的文学英杰。说起这个人的一些事,不难看出阮籍后来的“猖狂”,着实是有遗传的。阮瑀早年得到曹操赏识,欲请他出来做官,但阮才子眼光甚高,反瞧不上曹操,几番邀请都说不,直把曹操最后逼急了,派兵将阮瑀隐居的山林团团包围,大手一挥放火烧山,才把阮瑀逼了出来。被逼出来的阮瑀,到了曹操身边,却时刻不忘“装逼”,即便是和曹操说话,也时常语气犯冲,动不动就是“我比你懂”的气概。号称“奸雄”的曹操哪受得了这个气,找机会就要杀杀他的傲气。终于机会找到了:一日曹操饮宴,故意把阮瑀安排在乐队之中,在那个年代,乐队属于下九流职业,是士人瞧不起的低贱活,让阮瑀进乐队演奏,其实就是在大庭广众下当众羞辱他。这种做法,在那年头摊上脸皮薄的,不羞愤自杀,也得气得吐血。可阮瑀的脸皮却着实厚,见状非但不恼,反而大摇大摆得坐下来演奏,一曲绕梁妙音,直把众人听得如醉如痴,特别是他弹唱的“奕奕天门开,大魏朝天运”一句,把原本恼火无比的曹操,顿时哄得心花怒放,当场任命阮瑀做司空谋祭酒,这个职务相当于曹操本人的机要秘书。从此以后,曹操的手书、檄文,大多都是出自阮瑀之手。先装逼,再忍辱,最后示好,猖狂的阮瑀,用他一气呵成的连贯动作,谋来了一个好出身。
虽然有这样的一个猖狂爹,但阮籍从小的命却苦得很,他三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从小生活清贫,却毫不认命,发奋读书。在刻苦和才学两条上,颇有他父亲当年的影子,而在猖狂这点上,他从年轻时候开始就青出于蓝了。阮瑀当年装逼,不过是冲曹操本人,阮籍却连古人都不放过,甚至还专挑大人物,比如他最著名的,就是游览广武山。这是当年楚汉战争时期的遗址,发生过那场决定中国统一命运的大会战。古往今来,不断有人在这里缅怀往事,咏叹情怀,大多都是慨叹那段历史的悲壮惨烈,要么就是神往当年英雄的风姿。可换到年轻气盛的阮籍身上,却大大咧咧地把古人全否了。青山绿水间慨然高呼: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横扫天下的刘邦,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到了他眼里全成了流氓孩子。这份猖狂,即使在当时人眼里,也简直是自恋得没边。
一个连古人都鄙视的人,自然是逮谁鄙视谁,从年轻时候开始,阮籍就是一个狂得没边的人。当时的魏晋士人,经常有各种类型的聚会,年轻的阮籍也经常参加,到了就指点江山,对当时流行的儒学主流思想,更是听一句骂一句,要有人敢和他辩论,那可来了精神,滔滔不绝几天几夜,半句重样的都没有。按照《晋书》的记录,他当时的行为,简直是“神经”得可以。经常驾着马车到处乱窜,不知道要去哪里,直到跑得没路了,才号哭一场回来。这种行为,大体就和现代人开着豪车在城市里酒驾一样,搞不好还要被“人肉搜索”。放在魏晋时代,更是特立独行的举动了。他从年轻时候就饮酒,每次饮宴,都必定要喝个酩酊大醉回来。甚至回到家也继续喝,人家找他讨论工作,他边听边喝,轮到他发言了,却见他已经鼾声如雷了。有时候喝高了,还不忘去玩玩行为艺术,要么是光着膀子在城市里大呼小叫,要么就是披头散发地弹琴,他音律事业上的杰出成就,相当多都是这么搞出来的。关于这些行为,现代的历史书中,大都是赞美声一片,有说他对抗封建礼教的,有说他思想高洁的,但放在那时代,如此猖狂加神经,基本就是一个十足的“非主流”。
不管在哪个时代,“非主流”都是不招人喜欢的,“非主流”的阮籍,凭他的这些行为,在后世中火了,但火的原因,却不仅仅是“非主流”这么简单。今人说到阮籍,常喜欢引王勃《滕王阁序》中的那一句“阮籍猖狂”,但关于这句的前后内容,却基本选择性失明了。其实,那另外的两句话,才是阮籍真实命运的缩影。
首先就是前面一句: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心。
这句话看似和阮籍八竿子打不着,其实却渊源颇深。王勃的《滕王阁序》,从体裁上讲属于骈体文。按照骈体文的写作规矩,相互的两句,表达意思要统一,语言要对仗工整。王勃所写的孟尝君空怀报国之心的命运,也因此同样指代了另一个人:阮籍。
现代人说到阮籍,往往给他头上加一大堆荣誉:比如学问家、音律家,甚至现代许多“非主流”也来凑热闹,非要给他加一个“行为艺术家”。其实这家那家,于阮籍而言,可以说“神马都是浮云”,真正贯穿他人生始终的,是一个深藏心灵的理想:报国!
这一条,从阮籍早年猖狂的挑衅刘邦、项羽,就可看出几分端倪:所谓“时无英雄”的慨叹,不止是挑战古人,更有自比当今的气魄。既然刘邦、项羽都不是英雄,那么能做英雄的,自然就只有自己了。这不止是一个年轻人的张狂,更是一个热血青年的理想。
但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比起时无英雄的楚汉之争来,阮籍却没有赶上好时候。从他年轻时候开始,一度牛气哄哄的曹魏王朝,却早已未老先衰。曹家的子孙一代不如一代,被新兴的司马家族日益把持大权。阮籍年轻的时候,正是曹氏宗族的大将军曹芳,与权臣司马懿父子争权夺利到白热化的时代。内部倾轧连环,多少人仅仅因为站错了队,顷刻间就死于非命。这种环境下,说报国容易,可关键是报给谁?曹芳曾经非常赏识阮籍,多次征召他出来做官,都被阮籍拒绝了。这并不是像他父亲一样装逼,而是实在担心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事实果然如阮籍所料,曹芳确实是扶不起的阿斗,几个回合下来,就让司马懿杀的片甲不留,当时曹芳的宗族大都被司马家族屠戮,更借机株连士人无数,之后从司马懿到司马昭,中国北方一直处于高压政治中,说错一句话,乃至跟错一个人,杀身之祸是说来就来。比如阮籍的好友嵇康,就是这样死于非命的。
关键字: 内容标签:佯狂,放浪,名士,魏晋,苦痛,外表,阮籍佯狂 放浪 名士 魏晋 苦痛 外表 阮籍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