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大清帝国两道催命符:倒行逆施其实是最大的错误(5)

编辑:秋痕 来源:人民网
 
 (四)专制政权转型的历史教训

  问:专制政权本性难移,它的覆没是无可挽回的。

  袁:世界上专制统治转型成功的也不罕见。大清帝国转型失败的教训值得认真记取。

  有清一代十个皇帝,除宣统小儿和慈禧罩着的同治皇帝外,没有荒淫的昏君。它开疆扩土,留下一份一千数百万平方公里的大版图。入关时只有几十万人的满族迅速汉化,施政的成败得失,大体上都是汉族传统文化的体现,仁政和专制兼而有之。清朝特色的仁政是“深仁厚泽,永不加赋”;专制则是坚决维护三纲,制造空前残酷的文字狱!

  其坍塌的基本原因,说到底是统治阶层的认知与现代文明的差距太大。进入20世纪以后,执掌最高权力的专制统治者仍然是宗法专制体系的俘虏,在一呼百诺的军机处辅佐下指挥一切。而在世界现代文明浸润下,民间社会日益强大,社会精英和一部分大臣,包括部分满族大臣和皇族,已认同民主、法治。通过法治和民主程序维护自己的权益、解决社会矛盾已成为他们的共识,而最高统治者的思想仍然停留在统治臣民,用严惩首恶、分化胁从的办法去处理与民间的矛盾。先进的民间与落后的统治核心的思想文化差距,是这个大帝国迅速土崩瓦解的直接原因。

  人们说,只要湖广总督瑞澂或后来应召出山的袁世凯之中的一个切实卖命,局势会大不一样。须知瑞澂是18督抚上书请开国会、推行宪政的领头人;而在君要臣死,不得不死的体制下几乎丢了老命的袁世凯,在直隶总督任内认真推行三权分立的新政支柱,会忠实辅翼这样的专制皇朝吗?思想差距是这个末世王朝分崩离析的最深层的原因。

  从1911年10月29日开始,多数省份已宣布独立,大势已去,躲在紫禁城中的寡头,才批准民主机构——资政院的请求:开放(下转91页)(上接85页)党禁,大赦政治犯,颁布符合现代文明要求的真正的宪法,实行宪政。三天后(11月2日)颁布的《宪法十九信条》,以中规中矩的现代君主立宪的政治架构昭告天下。但是,来得太晚了,统治核心的公信力完全破产了,庄严的承诺,成了人们不屑一顾的废纸。他们的垮台不足惜,重建稳定的现代社会秩序的历程,那么漫长,那么沉重,那才是中国人心头难于抚平的创伤!

  改革,特别是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当机立断。这就是大清帝国留给后人的最重要教训。

  2011年6月6日星期一写完 袁伟时(中山大学资深教授)

关键字: 内容标签:倒行逆施,催命,帝国,两道,大清,错误倒行逆施 催命 帝国 两道 大清 错误
下一篇:老舍在英国:帮友人翻译《金瓶梅》(1)||上一篇:【文房四宝】澄心堂纸:比黄金还贵的纸(2)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