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制的澄心堂纸都卖出上万一张的天价
那么,澄心堂纸究竟有多贵?有专家说,南唐灭亡后,宫中的书画纸张也都被搬到了宋朝宫中,但宋朝皇帝不喜欢用澄心堂纸,又下令研发了别的纸张,澄心堂纸被束之高阁,制作澄心堂纸的技艺也渐渐失传。但是后来,陆续有澄心堂纸从宫中流传出来,被许多文人雅士收藏。北宋文学家刘敞得到了其中的一百张,兴奋地赋诗赞道:“当年百金售一幅,澄心堂中千万轴……流落人间万无一,我从故府得百枚。”由此可见,当时的澄心堂纸已是非常珍贵,重金难求。
后来,刘敞又送了十张纸给欧阳修,欧阳修那么有学问的一代文豪,却做了首诗说,“君家虽有澄心纸,有敢下笔知谁哉!”意思是说,虽然有澄心堂纸了,但是谁舍得在这上面下笔书写呢?
欧阳修又将纸转赠梅尧臣,梅尧臣也是欣喜若狂,作《永叔寄澄心堂二幅》:“滑如春冰密如茧,把玩惊喜心徘徊。”可见澄心堂纸的珍贵。
这么珍贵的纸,技艺失传当然可惜,因此后世对澄心堂纸的仿制也一直不停。宋代制墨家潘谷,也是著名造纸家,他就曾仿制过这种纸,世称宋仿澄心堂纸。潘谷仿纸成功后,送了三百张自己仿的纸给梅尧臣,梅尧臣拿这纸与欧阳修送的“正版”作了比较:“而今制作已轻薄,比于古纸诚堪嗤。古纸精光肉理厚,迩岁好事亦难推。”意思是说,仿制的不如原先的光滑厚实。但是这种仿造纸虽不如五代澄心堂纸,但仍受文人所珍视。
清廷内府“如意馆”,也仿制过澄心堂纸。乾隆皇帝本身对书画非常爱好,也喜欢收集各种名贵纸张,他对前人所称颂的澄心堂纸非常向往,于是也开始着手复制这种纸张,并且也仿制出来了。
即使是这些仿制品,其售价也不菲,清代乾隆御制的仿造品,如今拿出来拍卖,每一张也得拍个3万元人民币。“如果现在还有澄心堂纸存在,那价值更别提有多贵了。”专家们都一致这么说。
如今还有澄心堂纸存世吗?
那么,现如今是否还有澄心堂纸存在呢?在南京老字号十竹斋,一位在此工作三十多年的工作人员说,他还没有听说过这种纸,现在他们这里最老的宣纸也就是清朝时期的,但也不是什么仿澄心堂纸。于是记者又到朝天宫的荣宝斋分店打听,文房四宝销售经理沈树杭先生告诉记者,他知道有澄心堂纸这种宣纸,但如果真有这种纸,那就是国宝级文物了,所以他们这里不会有,即使是后世的仿制品也都是古董,他曾经听说在一些拍卖会上曾出现过仿制品。
不过,沈树杭又告诉记者,虽然没有纯粹的澄心堂纸,但是应该会有一些用澄心堂纸书法绘画的作品存世。他曾经听说南京博物院收藏有南唐时期的书画,而这些书画有可能就是作于澄心堂纸上的。
于是记者来到南京博物院,向文物保管部的吴主任打听馆藏中是否有南唐书画真迹。可惜的是,吴主任告诉记者,南唐时期的书画作品本身就留传不多,南京博物院还没有这个时期的作品收藏。
不过记者并没有灰心,在网上记者搜索到,在南京大学存有一幅南唐时期的画作,这就是著名的国宝级书画《挑耳图》》(又名《勘书图》)。《挑耳图》是由南唐李煜时期画院待诏王齐翰创作,王齐翰是金陵人,他所画的《挑耳图》和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都是当时传世的名画,均是描绘当时南京的生活写照,亦均经历千年而不磨灭。据资料记载,《挑耳图》宽34厘米,长571厘米。画上是一座巨大的三折屏风,屏风上画着青绿山水。屏风前略偏左是一长条大案,案上摆放着箱匣书卷等物。右侧矮案前,一人坐椅上,手持耳匙,左目紧闭,挑耳时独有的神态和惬意,表现得楚楚有致,案上有勘书时的书卷笔砚。右边尚有一侍者,背身向屏风后探望。
那么,《挑耳图》究竟是否是用澄心堂纸所作呢?记者到南京大学历史博物馆想一探究竟,但负责人却告诉记者,因为这一幅画太过贵重,所以他们现在不对外展出,也不能透露太多信息给外界。而对于《挑耳图》是否是由澄心堂纸所作,他们也不清楚,说这要问有关专家。
不过南京地方志专家陈济民告诉记者,《挑耳图》就是用澄心堂纸制作的。因为澄心堂纸是宫廷御用纸,而《挑耳图》就是李煜御用画师所画,而且在《挑耳图》的左下侧还盖有李煜“建业文房之印”,那肯定是用澄心堂纸所作的。
澄心堂纸能还原出来吗?
如果运用现代造纸技术,我们是否能够还原出澄心堂纸呢?中国宣纸协会的吴世新肯定地告诉记者,可以的。因为就在去年,他们已经还原出了清朝乾隆时期的乾隆贡宣纸,在市面上,一刀(100张)乾隆贡宣能够卖到1万多元。对于澄心堂纸,他们不是没有想过要复制,但是在复制之前要先进行相关纸样研究,他们跟一些收藏有澄心堂纸书画品的博物馆联系后,人家都不愿意拿出来给他们分析,所以还原南唐时期澄心堂纸的造纸技术至今都没有得以实现。这是他们非常遗憾的地方。
在南京林业大学制浆造纸重点实验室的童国林教授也告诉记者,在前两年,他们也曾经仿制出清朝时期的宣纸,是福建地区的宣纸厂家请他们复制的。童教授说,在现代技术条件下,其实要复制生产这些古代纸张也不难,只要取到当年的纸张模片,对纸张纤维的构造和成分等因素进行分析,就可以按照这种比例复制出来。只是像澄心堂纸这样的纸张,它的历史价值已经远远大于其工艺价值,如果用现代工艺还原出来,那么它的价值是否会打折扣,这个问题是很多人都非常在乎的。另外,现今能够保存下来的澄心堂纸基本都是书画作品,这些作品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澄心堂纸,还有其书画的艺术价值,这些国宝级的文物保存到如今已经有上千年历史了,如果要拿出来分析,可能会对作品有损,而且还要取样,就会破坏作品的完整性,估计这也是一些馆藏者不愿意轻易拿来复制的原因之一。
当然,作为专业研究人员来说,如果能够有机会复制出这么贵重的纸张,对他们来说当然是非常向往的,只是不知何时他们才能得偿所愿。(作者: 戎丹妍 )
关键字: 内容标签:文房,黄金,四宝,澄心堂纸文房 黄金 四宝 澄心堂纸
点触宗教门户网进入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那么,澄心堂纸究竟有多贵?有专家说,南唐灭亡后,宫中的书画纸张也都被搬到了宋朝宫中,但宋朝皇帝不喜欢用澄心堂纸,又下令研发了别的纸张,澄心堂纸被束之高阁,制作澄心堂纸的技艺也渐渐失传。但是后来,陆续有澄心堂纸从宫中流传出来,被许多文人雅士收藏。北宋文学家刘敞得到了其中的一百张,兴奋地赋诗赞道:“当年百金售一幅,澄心堂中千万轴……流落人间万无一,我从故府得百枚。”由此可见,当时的澄心堂纸已是非常珍贵,重金难求。
后来,刘敞又送了十张纸给欧阳修,欧阳修那么有学问的一代文豪,却做了首诗说,“君家虽有澄心纸,有敢下笔知谁哉!”意思是说,虽然有澄心堂纸了,但是谁舍得在这上面下笔书写呢?
欧阳修又将纸转赠梅尧臣,梅尧臣也是欣喜若狂,作《永叔寄澄心堂二幅》:“滑如春冰密如茧,把玩惊喜心徘徊。”可见澄心堂纸的珍贵。
这么珍贵的纸,技艺失传当然可惜,因此后世对澄心堂纸的仿制也一直不停。宋代制墨家潘谷,也是著名造纸家,他就曾仿制过这种纸,世称宋仿澄心堂纸。潘谷仿纸成功后,送了三百张自己仿的纸给梅尧臣,梅尧臣拿这纸与欧阳修送的“正版”作了比较:“而今制作已轻薄,比于古纸诚堪嗤。古纸精光肉理厚,迩岁好事亦难推。”意思是说,仿制的不如原先的光滑厚实。但是这种仿造纸虽不如五代澄心堂纸,但仍受文人所珍视。
清廷内府“如意馆”,也仿制过澄心堂纸。乾隆皇帝本身对书画非常爱好,也喜欢收集各种名贵纸张,他对前人所称颂的澄心堂纸非常向往,于是也开始着手复制这种纸张,并且也仿制出来了。
即使是这些仿制品,其售价也不菲,清代乾隆御制的仿造品,如今拿出来拍卖,每一张也得拍个3万元人民币。“如果现在还有澄心堂纸存在,那价值更别提有多贵了。”专家们都一致这么说。
如今还有澄心堂纸存世吗?
那么,现如今是否还有澄心堂纸存在呢?在南京老字号十竹斋,一位在此工作三十多年的工作人员说,他还没有听说过这种纸,现在他们这里最老的宣纸也就是清朝时期的,但也不是什么仿澄心堂纸。于是记者又到朝天宫的荣宝斋分店打听,文房四宝销售经理沈树杭先生告诉记者,他知道有澄心堂纸这种宣纸,但如果真有这种纸,那就是国宝级文物了,所以他们这里不会有,即使是后世的仿制品也都是古董,他曾经听说在一些拍卖会上曾出现过仿制品。
不过,沈树杭又告诉记者,虽然没有纯粹的澄心堂纸,但是应该会有一些用澄心堂纸书法绘画的作品存世。他曾经听说南京博物院收藏有南唐时期的书画,而这些书画有可能就是作于澄心堂纸上的。
于是记者来到南京博物院,向文物保管部的吴主任打听馆藏中是否有南唐书画真迹。可惜的是,吴主任告诉记者,南唐时期的书画作品本身就留传不多,南京博物院还没有这个时期的作品收藏。
不过记者并没有灰心,在网上记者搜索到,在南京大学存有一幅南唐时期的画作,这就是著名的国宝级书画《挑耳图》》(又名《勘书图》)。《挑耳图》是由南唐李煜时期画院待诏王齐翰创作,王齐翰是金陵人,他所画的《挑耳图》和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都是当时传世的名画,均是描绘当时南京的生活写照,亦均经历千年而不磨灭。据资料记载,《挑耳图》宽34厘米,长571厘米。画上是一座巨大的三折屏风,屏风上画着青绿山水。屏风前略偏左是一长条大案,案上摆放着箱匣书卷等物。右侧矮案前,一人坐椅上,手持耳匙,左目紧闭,挑耳时独有的神态和惬意,表现得楚楚有致,案上有勘书时的书卷笔砚。右边尚有一侍者,背身向屏风后探望。
那么,《挑耳图》究竟是否是用澄心堂纸所作呢?记者到南京大学历史博物馆想一探究竟,但负责人却告诉记者,因为这一幅画太过贵重,所以他们现在不对外展出,也不能透露太多信息给外界。而对于《挑耳图》是否是由澄心堂纸所作,他们也不清楚,说这要问有关专家。
不过南京地方志专家陈济民告诉记者,《挑耳图》就是用澄心堂纸制作的。因为澄心堂纸是宫廷御用纸,而《挑耳图》就是李煜御用画师所画,而且在《挑耳图》的左下侧还盖有李煜“建业文房之印”,那肯定是用澄心堂纸所作的。
澄心堂纸能还原出来吗?
如果运用现代造纸技术,我们是否能够还原出澄心堂纸呢?中国宣纸协会的吴世新肯定地告诉记者,可以的。因为就在去年,他们已经还原出了清朝乾隆时期的乾隆贡宣纸,在市面上,一刀(100张)乾隆贡宣能够卖到1万多元。对于澄心堂纸,他们不是没有想过要复制,但是在复制之前要先进行相关纸样研究,他们跟一些收藏有澄心堂纸书画品的博物馆联系后,人家都不愿意拿出来给他们分析,所以还原南唐时期澄心堂纸的造纸技术至今都没有得以实现。这是他们非常遗憾的地方。
在南京林业大学制浆造纸重点实验室的童国林教授也告诉记者,在前两年,他们也曾经仿制出清朝时期的宣纸,是福建地区的宣纸厂家请他们复制的。童教授说,在现代技术条件下,其实要复制生产这些古代纸张也不难,只要取到当年的纸张模片,对纸张纤维的构造和成分等因素进行分析,就可以按照这种比例复制出来。只是像澄心堂纸这样的纸张,它的历史价值已经远远大于其工艺价值,如果用现代工艺还原出来,那么它的价值是否会打折扣,这个问题是很多人都非常在乎的。另外,现今能够保存下来的澄心堂纸基本都是书画作品,这些作品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澄心堂纸,还有其书画的艺术价值,这些国宝级的文物保存到如今已经有上千年历史了,如果要拿出来分析,可能会对作品有损,而且还要取样,就会破坏作品的完整性,估计这也是一些馆藏者不愿意轻易拿来复制的原因之一。
当然,作为专业研究人员来说,如果能够有机会复制出这么贵重的纸张,对他们来说当然是非常向往的,只是不知何时他们才能得偿所愿。(作者: 戎丹妍 )
关键字: 内容标签:文房,黄金,四宝,澄心堂纸文房 黄金 四宝 澄心堂纸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下一篇:民国公子风流散尽(2)||上一篇:郭沫若为什么与鲁迅失之交臂?(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