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介子推:大火里的灵魂(1)

编辑:Jina 来源:西安晚报
 
传说,天方国有一种神鸟,集香木自焚,而后在死灰中重生,毛羽鲜鲜,大音即即,从此永远不死。 


    “凤,火之精也,生丹穴。”轻轻掸去《春秋纬·演孔图》上面的烟尘,我们可以看见一道冲天而上的火光,一个傲视宇宙的灵魂。 


    也许,他觉得,只有深山老林才能栖息他的翅膀,只有大木长风才能放牧他的目光。困顿和疼痛只是选择的过程,一旦迈出双脚,步履却是一种坚定的从容。像一泓溪水流向辽阔的海洋,很快地,他的背影融入了绵山的深邃之中。背上的老母,尽管已经发苍苍视茫茫齿牙动摇,但一把坚硬的骨头,却为他遮住了尘世的喧嚣,包括乌鸦的聒噪鹦鹉的鼓簧,可能还有几声飘忽如羽毛的叹息。这时,即使万人齐喊,他也不会听见,他的听觉里只有母爱的温热,连追步许由掬把清水洗洗耳朵,都是多余的动作。远去了,一个背影,我们只能从捡起的一枚枚落叶上,去追寻过去的阳光。 


    追随公子重耳逃出晋国,这是他淬炼灵魂的开始。我们不必去细辨每一枚落叶上的每一条脉络,但我们知道,叶子曾经青翠的岁月金黄了,因为它飞成了一只鸟。 


    十九年流亡的时光太漫长,无论风雨无论阳光,我们更愿意看做是一种文火,不紧不慢、如影随形地烘烤着他的思想——扶公子于至尊,泽恩惠于万民。所以,当公子眼花头昏、几天几夜未进食之时,他的第一反应是水可竭,山可无陵,公子的肠胃不能虚空。然而,前方空荡荡的,后面,在他们走过之后更加荒凉。割股献食,这是一个后人无法模仿的举动。他恣情而为,因为他的胸中燃起了大火。飘溢出醇香的,绝不仅仅是一块带有自己体温的烤肉。几截短短的木柴,捧出的是赤子丹心,也悄悄勾勒出绵山大火的雏形。那是怎样一片血淋淋的火光啊! 


    在上风头三面放火,只留一个出口,守株待兔般等他背着老母钻进精致的世俗的鸟笼,然后挂在深宫大殿浓重的阴影下。这,确实是个好主意。习惯了万人簇拥的晋文公重耳,显然忽略了重要的一点。他可以洞悉天下大势,却难窥一个清洁的灵魂——既然绵山是他的地平线,他的生命只能向上,不断向上。放火烧山,这个做法堪称经典,以至于许多年以后,面对这样一场大火,我们不知道是应该疼痛还是激动。

关键字: 内容标签:介子,大火,灵魂介子 大火 灵魂
下一篇:史上惊心动魄的七局棋||上一篇:重庆谈判时蒋介石真喊过“毛主席万岁”吗?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