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玄宗扮小丑和祢衡的行为艺术(3)

编辑:Jina 来源:中华五千年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行为艺术
    《三国演义》中记载了东汉末年青年祢衡击鼓骂曹操的故事。故事是这样讲的:

    青年祢衡非常有才气,而且善于击鼓,颇受曹操宠臣孔融的赏识,曾几次向曹操推荐。可是,祢衡却不满曹操的为人,称病不肯前往,曹操非常生气,但碍于祢衡的才名,不便杀他,就令他在宴会上为宾客击鼓助兴,存心出出他的洋相。到了那天,祢衡在曹操的大殿上击鼓,那是著名的《渔阳三挝》,青年祢衡精通音律,在座莫不感怀。按规矩,击鼓要更衣,他慢慢脱下旧衣服,裸体而立,浑身尽露。众人都把脸遮了起来,而祢衡毫不在乎,徐徐着裤,颜色不变。

    曹操大骂祢衡不知礼法,无礼取闹。

    “吾露父母之形,以显清白之体耳!”祢衡慨然应对。

    真正有价值的表达都会被当时的一些污浊气息掩盖着,比如祢衡的行为艺术。当然,我们把行为艺术家看作娱乐圈中人,本身就有某种不受欢迎的程度。至于是娱乐圈不欢迎行为艺术,还是行为艺术不欢迎娱乐圈,就不得而知了。

“小丑”唐玄宗 

    性情皇帝唐玄宗进入娱乐圈儿对于众多戏子而言,实在是个不小的鼓励。

    唐玄宗在“梨园”戏班,非常喜欢扮演“丑角”,剧中凡有“丑角”可演,无论角色大小,唐玄宗总是很认真地登台上场。因他是一国之君,登台演出且扮演丑角,有失其帝一君威,于是在演出时,特意在脸部挂上一小块白玉片儿以遮面。后来的丑角艺人在演戏时,就效法唐玄宗,在脸上勾画一个类似白玉片的白粉块儿,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我们今天戏曲舞台上的丑角脸谱。

    因为唐玄宗爱演丑角,丑角便成了旧戏班中的“特权阶层”。梨园名宿和老艺人们说:“过去戏班里的演员,无论你唱得再好,演技再高,在班子里的地位也是老二,唯有唱丑角的演员才算老一,因为尊‘丑’就是尊皇帝。”旧戏班里装有黄蟒、官衣、道袍、王帽、凤冠、九龙冠、圣旨、笏板、尚方宝剑等道具的箱子,是不能随便坐的,唯有丑行演员敢坐。丑角演员在后台可以随意坐立,但其他演职人员就要按章行事。在演戏前,只有丑角演员勾画脸谱后,其他演员才能化妆及勾脸。在赶庙会唱戏时,戏班子先要敬“神”,大家都要磕头跪拜,但是唱“丑”的演员,无论年龄大小,男女老少,资历高低,都可以不鞠躬、不作艺、不磕头。这些规矩,皆因唐玄宗的缘故。

    这个历史舞台上的主流人物,因为爱好的边缘化,使得他变得丰满可爱起来。小丑唐玄宗比起那些把所有艺人视为小丑的达官贵人们来,自然是多了不少人性的色彩。(摘自《中国文明的秘密档案》李阳泉著)




关键字: 内容标签:行为艺术,小丑,玄宗行为艺术 小丑 玄宗
下一篇:清皇室后人今何在?溥仪无后 其他多为平民(2)||上一篇:解码鲁迅:黑色,黑色,还是黑色(1)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