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认为李鸿章“有才气而无学识,有阅历而无血性”,说他“敬李鸿章之才”,“惜李鸿章之识”,“悲李鸿章之遇”。启超不愧为启超,三言两句,既把李鸿章概括完整了,又亮明了自己的态度。此中最引我同感的是“悲李鸿章之遇”。依我看,历史把李鸿章推向了事业的顶峰,但命运却又把他拉进了荣誉的泥坑。晚清历史上的一些外交条约,都成了李鸿章的卖国罪证。咱们挑大的说:
1876年9月,与英国签订《中英烟台条约》,卖国一次;
1895年,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卖国又一次;1896年,与俄国签订《中俄密约》,卖国又一次; 1901年,代表大清国与列强11国签订《辛丑条约》,卖国最后一次。以后想卖也不行了,因为一则把国卖完了,二则,老头子卖了国,高兴得吐血若干次,11月7日,死了!
至于条约内容,咱们就不展开说了。反正大清当时也流行民谣,“李二先生是汉奸”在当时深得民心。这里我们再探讨一个问题:决定一个国家国际地位的根本因素是什么?是一个外交家的素质还是整个国家的实力?这个问题不弄清楚,对李鸿章的卖国就说不清楚。一个乒乓球运动员,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的实力在运动会上取得名次,哪怕他的国家再弱小;而一个外交家,如果他的国家特别软弱,体制不行,经济不行,政治不行,文化也不行,打仗就一泄千里,那么他个人再聪明再强硬,又能怎么着?所以梁启超才会在他的《李鸿章》里以同情的语气说:“当此之际,虽有苏张之辩,无所用其谋,虽有贲育之力,无所用其勇。舍卑词乞怜之外,更有何术?或者以和议之速成为李鸿章功,固非也,虽无鸿章,日本亦未有不和者也,而或者因是而丛垢于李之一身,以为是秦侩也,张邦昌也,则盍思使彼辈处李之地位,其结局又将何如矣”。一句话,凡是骂鸿章卖国的,自己最好去给大清做做外交大臣,体验体验卖国的滋味儿,骂人的声音可能会小一些的。
李鸿章在替人卖国的时候,很不顺畅,差点成为卖国烈士-在日本谈判时,遭遇日本小粪青刺杀。刺而不死,就带病卖国了-按梁启超的说法是:“日皇遣御医军医来视疾,众医皆谓取出枪子,创乃可疗,但虽静养多日,不劳心力云。鸿章慨然曰:‘国步艰难,和局之成,刻不容缓,予焉能延宕以误国乎?宁死无刺割’。之明日,或见血满袍服,言曰:‘此血所以报国也’。鸿章潸然曰:‘舍予命而有益于国,亦所不辞’。其慷慨忠愤之气,君子敬之。”你看这人卖国卖到什么地步了,卖得壮怀激烈,卖得象个民族英雄!鸿章在日本卖完国,离开马关时,发誓“终身不履日”,没想到一年后他结束美国之游搭乘美轮回国须途经日本横滨换船,老头子为了自己的精神和肉体坚决不和日本国土发生任何形式的关系,无论如何也不上岸。侍从们无奈,只能在美轮和开到日本接他的帝国招商局轮船“广利”号之间搭了一块跳板,冒着掉到海里的危险扶着他换上船去。但这一切并没有挽救鸿章在政府里的地位,一回到家,鸿章就遭遇了政府的冷遇,政府给他新的职位“总理衙门大臣上行走”,人称“伴食宰相”。直到老太后惹得八国联军进中国,才再次想起鸿章的卖国特长来,命他为钦差大臣,说:“要扭转乾坤,只有你李鸿章了”。
关键字: 内容标签:替罪羊,中国历史上,李鸿章替罪羊 中国历史上 李鸿章
点触宗教门户网进入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1876年9月,与英国签订《中英烟台条约》,卖国一次;
1895年,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卖国又一次;1896年,与俄国签订《中俄密约》,卖国又一次; 1901年,代表大清国与列强11国签订《辛丑条约》,卖国最后一次。以后想卖也不行了,因为一则把国卖完了,二则,老头子卖了国,高兴得吐血若干次,11月7日,死了!
至于条约内容,咱们就不展开说了。反正大清当时也流行民谣,“李二先生是汉奸”在当时深得民心。这里我们再探讨一个问题:决定一个国家国际地位的根本因素是什么?是一个外交家的素质还是整个国家的实力?这个问题不弄清楚,对李鸿章的卖国就说不清楚。一个乒乓球运动员,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的实力在运动会上取得名次,哪怕他的国家再弱小;而一个外交家,如果他的国家特别软弱,体制不行,经济不行,政治不行,文化也不行,打仗就一泄千里,那么他个人再聪明再强硬,又能怎么着?所以梁启超才会在他的《李鸿章》里以同情的语气说:“当此之际,虽有苏张之辩,无所用其谋,虽有贲育之力,无所用其勇。舍卑词乞怜之外,更有何术?或者以和议之速成为李鸿章功,固非也,虽无鸿章,日本亦未有不和者也,而或者因是而丛垢于李之一身,以为是秦侩也,张邦昌也,则盍思使彼辈处李之地位,其结局又将何如矣”。一句话,凡是骂鸿章卖国的,自己最好去给大清做做外交大臣,体验体验卖国的滋味儿,骂人的声音可能会小一些的。
李鸿章在替人卖国的时候,很不顺畅,差点成为卖国烈士-在日本谈判时,遭遇日本小粪青刺杀。刺而不死,就带病卖国了-按梁启超的说法是:“日皇遣御医军医来视疾,众医皆谓取出枪子,创乃可疗,但虽静养多日,不劳心力云。鸿章慨然曰:‘国步艰难,和局之成,刻不容缓,予焉能延宕以误国乎?宁死无刺割’。之明日,或见血满袍服,言曰:‘此血所以报国也’。鸿章潸然曰:‘舍予命而有益于国,亦所不辞’。其慷慨忠愤之气,君子敬之。”你看这人卖国卖到什么地步了,卖得壮怀激烈,卖得象个民族英雄!鸿章在日本卖完国,离开马关时,发誓“终身不履日”,没想到一年后他结束美国之游搭乘美轮回国须途经日本横滨换船,老头子为了自己的精神和肉体坚决不和日本国土发生任何形式的关系,无论如何也不上岸。侍从们无奈,只能在美轮和开到日本接他的帝国招商局轮船“广利”号之间搭了一块跳板,冒着掉到海里的危险扶着他换上船去。但这一切并没有挽救鸿章在政府里的地位,一回到家,鸿章就遭遇了政府的冷遇,政府给他新的职位“总理衙门大臣上行走”,人称“伴食宰相”。直到老太后惹得八国联军进中国,才再次想起鸿章的卖国特长来,命他为钦差大臣,说:“要扭转乾坤,只有你李鸿章了”。
关键字: 内容标签:替罪羊,中国历史上,李鸿章替罪羊 中国历史上 李鸿章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下一篇:千古功绩秦始皇:原是个流浪的小孩(4)||上一篇:千古功绩秦始皇:原是个流浪的小孩(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