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大国兴衰的六大原因(2)

编辑:Jina 来源:北京青年报
 
 
      ■大国兴盛的六大原因 


  在近代历史上,这些新兴的大国何以兴、何以衰?看看这些兴衰的历史能够给我们提供什么教训。 


  第一,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是国家兴盛的首要原因。 


  葡萄牙在15世纪称霸,西班牙在16世纪称霸,荷兰在17世纪称霸,都是先赢得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没有这个前提条件,是不能提什么称霸的。葡萄牙、西班牙都是摆脱了阿拉伯人的统治,形成民族国家的。1861-1865年,美国发生南北战争,主张分裂的南方势力失败,国家统一得以维护,美国的资本主义才迅速发展起来。  


  第二,通过革命(包括革命性的变革、国内战争),或者国内无战争又很少卷入外国的战争,建立国内稳定的政治环境。 


  第三,着力发展经济,完成工业革命过程。 


  第四,眼睛向外,建立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世界市场。 


  世界各大国的发展,没有一个是只把眼睛放在国内的,它们都在寻求有利于自己经济发展的世界市场。 


  第五,在国外,掠夺殖民地,在国内实行圈地运动,建立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 


  葡萄牙是最早从事黑人贸易的国家。在非洲和欧洲之间,在非洲和美洲之间,葡萄牙从黑奴贩卖中获取了暴利。16世纪,葡萄牙从非洲掠夺黄金270吨以上;在统治巴西的300年里,葡萄牙掠夺黄金总值6亿美元,还有3亿美元的钻石。 


  西班牙也从殖民地获得巨大利益。除大洋洲外,世界各大洲都有西班牙的领土。非洲的突尼斯,亚洲的菲律宾,拉丁美洲除了巴西,都是西班牙的殖民地。在拉丁美洲,把25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纳入了西班牙帝国的版图。16世纪上半叶,西班牙每年从美洲运回本土的黄金有2900公斤,白银3万多公斤。在占领拉美的300年期间,西班牙从那里掠夺黄金数百万公斤,白银上亿公斤。 


  第六,重视科技和教育。 


  一个国家要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离开了国民的文化素养的提高,是达不到目的的。工业化、现代化要靠科技和教育的大量投入。重视教育和科技,几乎是上述大国的普遍现象。 


  在德国,大学毕业生比商人和企业主受到更大的尊重。德国首相俾斯麦把普法战争的胜利归功于小学教师。有人认为,德国最大的本钱是智力。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德国开办了大量职业学校、工学院和高等商业学校,培养了许多高层次的企业管理人员、科技人员和有知识的熟练工人。日本是后发的现代化国家,用发展近代教育来开发民智。1872年明治政府颁布《学制》,从此坚持推行义务教育,是实行义务教育的大国。 


  ■大国衰败的六大原因 


  第一,体制呆滞,不适应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要求。 


  西班牙、荷兰都有这种情形。16世纪西班牙称霸海上时,国内还是封建专制,不懂得市场经济规律,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也抑制了资本主义因素的生长。法国在1789年大革命之后,国内政治体制长期得不到稳定。法国革命虽然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政治体制多变。拿破仑当政,成为帝国,拿破仑失败后又恢复了君主制。整个19世纪,法国从君主制到君主立宪制,再到共和制、帝国制,又回到共和制。循环往复,极不稳定。这种多变的政治体制,显然阻碍了法国在世界上发挥影响,也阻碍了法国经济的发展。 


  第二,国土狭小,没有国内工业基础或者国内市场。 


  葡萄牙、西班牙、荷兰都有这个问题。他们没有国内工业基础和国内市场,单靠海外贸易,很难持久。当其他更有实力的国家发展起来后,这些国家很难与之竞争。所以它们的霸权地位不能延续到18世纪,更别说18世纪以后了。 


  第三,殖民帝国庞大,治理困难。 


  英国是一个典型。大英帝国全盛时期,殖民地遍及全球,实在无力东西兼顾。印度被看作“帝国王冠上最珍贵的宝石”,英国费尽心机,也难以平息印度人民的反抗烈火。维持庞大的殖民帝国,需要有强大的军事力量。1914年英帝国总面积达到3380万平方公里,人口4亿,面积比英国本土大130倍。到英国国力衰弱时,这个庞大的帝国就使英国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世界大战,英国无力保护殖民地的安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的殖民体系开始瓦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的殖民体系完全瓦解了。英国的大国地位也就失去了。 


  第四,穷兵黩武,发动和参与不义的战争。 


  西班牙、拿破仑时期的法国以及德国、日本都是著名的例子。16世纪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横行海上,到处发动战争,消耗了国力,大国地位难以保持。法国在拿破仑时期也是穷兵黩武,企图称霸欧洲。19世纪初,法国发动征服英国的战争,在海上遭到失败,接着又发动征服奥地利、德国的战争并获胜,1812年在对俄远征中失败。穷兵黩武,消耗了法国的国力,阻碍了法国经济的发展。 

  第五,骄奢淫逸,缺乏进取精神。 


  葡萄牙、西班牙、英国都有这种情形。葡萄牙在海外的暴富,使葡萄牙贵族养成了奢靡之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英国落后,与缺乏这种精神有关,落后的企业不思改造也与缺乏这种精神有关;在19世纪末,恩格斯就指出过这种情形。他说,英国民族沙文主义的狂妄自大,在商业上也有表现。英国的工厂主要求客户说英国话,德国工厂主说与客户一样的语言,结果把英国的市场都占领了。 


  第六,我行我素,不顾世界上多数国家的反对,单边主义,以统一世界为目的。 


  超级大国要把自己的政治制度、思想观念强加于世界,在世界上发动多次战争,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驻扎军队,庞大的军费开支会使其难以持久。遇到金融危机,其国力的相对衰落,那是必然的。 


  ■中国从大国兴衰中学到什么 


  中国要做什么样的大国? 


  从经济总量上看,中国今天已名列世界第二名,似乎已经是一个大国,但从人均GDP来说,中国距离中等发达国家还很远。中国国内还有数千万贫困人口没有脱贫,中部和西部地区还比较落后,贫富差距很大。中国要为人类作贡献,不用损人利己的方式,不能用侵略、掠夺、压榨别国的方式,不需要用战争的方式。中国要富,要带动世界一起富。中国是一个960万平方公里的世界大国,中国获得了和平发展的环境,中国国内稳定,就是对和谐世界的巨大影响,就是对世界的贡献。 


  发展中的中国能够从大国兴衰的历史教训中吸取什么? 


  哪些是可以借鉴的呢?第一,反对外国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创造走向工业化、现代化的政治前提。第二,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用法律和制度努力保证国家和社会的稳定。第三,抓住机遇,实现产业革命。西方社会迄今为止,经历过的所谓三次产业革命,我们都要努力追赶,努力实现。在未来,我们要抓住生态、能源、环境和生命工程引发的新一轮产业革命。第四,注重教育和科技的投入。我国“十二五”期间教育投入将达到GDP的4%,与发达国家还有距离,甚至比印度还少,我们还有增加的空间。 


  哪些是不能借鉴的呢? 


  第一,建立殖民体系,掠夺、压榨殖民地。第二,用战争、侵略的方式来剥夺别国发展的条件和机会。第三,欧洲特别是英国出现过的剥夺农民、农村、农业的圈地运动,用这样强制的不人道的办法来为工业革命提供劳动后备军,我们在发展中不能采用。我们要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援农村的办法缩小城乡差距;用在农村彻底实现义务教育的办法,来提高农业劳动力的知识水平;用农业现代化示范的办法,吸引农民采用新的科学技术提高农产量;用发展经济、发展城市与乡镇的办法吸引农村劳动力。 


  哪些是要靠我们自己来创造的呢?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验,是以往任何国家都不曾提供过的,这要靠我们自己来创造。将近60年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业已初步建立起来。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这个总的概念中,如何从制度上、法律上、价值观上把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这两个概念,从内涵上结合起来,这恐怕还需要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也需要及时在理论上加以总结。 


  市场经济,是西方国家组织社会经济经验。市场经济是经济生活、资源配置的运作手段。但是,也不能把“看不见的手”作为唯一的手段。市场经济手段与国家干预适当的结合,会使经济运转更好。利用市场经济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有利方面,限制其消极方面,不能让市场经济像野马一样毫无顾忌地自由驰骋,要给市场经济带上笼头。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贫富悬殊也不是社会主义。 


  实现社会经济的高速增长,实现国民生活的同步提高,让人民群众都能享受经济增长带来的好处,在当前尤其要注意处理好生产和分配的关系。处理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的关系问题,这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这两者的结合是大文章,做好了,将是我们对世界、对人类的重大贡献。 

关键字: 内容标签:兴衰,大国,原因兴衰 大国 原因
下一篇:"五四"那一天(1)||上一篇:"五四"那一天(2)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