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邓小平与卓琳
1969年至1973年初,“文革”中被打成“党内第二号走资派”的邓小平,下放到江西新建县拖拉机修配厂劳动。危难之时,他矢志不渝,除了参加劳动外,阅读了大量的马列著作和古今中外的书籍。1973年2月,邓小平接到中央正式通知,离开江西回到阔别了三年多的北京,这是他政治生涯中的第二次“复出”。
第二次被打倒,流放江西
1966年,毛泽东发动了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当年5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5·16通知。在这之后不久,邓小平受到错误批判和斗争,被撤销一切职务。1969年10月初,邓小平突然接到通知,要被疏散转移到江西。这时,邓小平已经是65岁的老人了。当厄运再次降临到他面前时,周恩来对这位老战友给予了力所能及的保护。
10月18日上午,周恩来总理给江西省革命委员会挂通电话。省革委核心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程惠远拿起电话,知道这是来自北京中南海的长途电话。“你是程世清政委吗?”电话里传出周恩来的声音。他一听是周恩来总理,便谦恭地报告道:“总理,我不是程政委,程政委外出了。”
“程政委不在?”周恩来又问:“杨栋梁司令员哪里去了?”
程惠远答道:“杨司令员也下乡去了,他们经常在下面蹲点。”
“你担任什么职务?”周恩来又问道。
“总理,”程惠远回答,“我担任省革委会核心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周恩来总理在电话中指示:“中央决定部分首长到下面去接触接触实际,也适当参加一些劳动,向群众学习……邓小平夫妇也到你们那里去,毛主席不是在‘九大’说过吗,邓小平的问题和别人不同。他下去是劳动锻炼,当然这些人不能全当劳力使,也是60多岁的人了,身体也不大好,收房费也要照顾点。黄先同志在家你可以向他汇报一下。这些首长下去,你们要多帮助,要有人照顾,你报告程世清同志以后马上研究出一个具体意见报来。”程惠远接完电话,立刻着手整理周恩来总理的电话指示记录,然后分别送给文道宏(江西省军区副政委、省革委会副主任、核心领导小组副组长)等领导看完后,立刻乘车直接去找程世清汇报。此时,程世清正在紧靠安徽边境的婺源县搞调查。
按照程世清的意见,江西打算将邓小平夫妇安排到赣州,并于19日下午向总理办公室作了汇报。周总理听到汇报后,又做出新的指示:“那里离南昌太远,又是山区,交通不方便,条件很差,他已经是60几岁的老人了,得了病怎么办?我的意见应把他们安排在南昌附近,便于照顾。最好让他们夫妇住一栋两层的小楼。楼上他们夫妇住,楼下工作人员住,当然,最好是独房独院,还能在院里做些活动,又安全。”省革委会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重新研究,决定将邓小平夫妇安排到新建县拖拉机修配厂劳动,住在离工厂不远的新建县望城岗福州军区南昌步兵学校原校长许光友少将的房子,又称“将军楼”。
10月20日下午,陈昌奉(江西省军区副司令员、省革委会保卫部长)从南昌来到新建县拖拉机修配厂。曾经做过毛泽东警卫员的陈昌奉,亲自对厂党总支书记、革委会主任罗朋布置任务:邓小平下放到江西,就安排在你们厂劳动。你要做好保卫工作,确保邓小平安全!不是百分之九十九,而是百分之百。出了事,唯你是问。外面的人不准接触邓小平,有情况就打电话给省革委保卫部。邓小平的问题还未定性,不要称同志,也不要直呼其名,就叫“老邓”。谈话前后不到10分钟。
关键字: 内容标签:江西,岁月,邓小平江西 岁月 邓小平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下一篇:《海国图志》:未能救中国却造就了日本(1)||上一篇:曹家是否贪污外国贡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