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瞿秋白临危受命最高领导人是历史的误会?(3)

编辑:Jina 来源:北京日报
 

瞿秋白就义前在长汀凉亭留影

“弱者的道德” 

  “八七会议”次年初春,革命热潮依然涌动,盲动政策已经初露端倪。这时,中共“六大”在莫斯科召开。

  在苏联时,李立三坚持中国革命仍处在高潮期。他的固执惊动了斯大林,后者用了一天半的时间,三次接见包括李立三在内的主席团成员。斯大林费尽口舌,用红蓝铅笔在纸上画出起起伏伏的曲线,又在曲线的最低点画了几点浪花。斯大林解释说,这说明中国革命在现时期已经处于低潮,革命是在低潮期溅起几朵小小的浪花,但切莫把浪花看做高潮。

  在权威面前,争论暂时被搁置。会后,瞿秋白留在莫斯科,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李立三回国成为实际上的中共中央负责人。他立即开始酝酿以武汉为中心,包括广州、上海、南京、天津、北京、青岛、大连、哈尔滨在内的城市大罢工和总暴动。这个计划因其推行之雷厉风行,所造成的后果是灾难性的。红军在攻打武汉时,部队16000人损失了15000人,丢失了洪湖根据地。中共地下组织相继被敌人侦缉和破坏。

  1930年9月,在苏联驻留两年的瞿秋白被共产国际派回中国,在上海主持六届三中全会,终止了“立三路线”的发展,停止组织全国总起义和集中红军攻打大城市的计划。这是在“八七会议”纠正右倾的三年后,瞿秋白再一次受命出手,方向则是纠正左倾。

  在处理“立三路线”时,瞿秋白多少有些手下留情,只要求李立三做了检讨,而对追随“立三路线”的干部一个也没有追究,李立三仍然保留政治局委员。

  瞿秋白甚至以推己及人的态度,为李立三开脱:“假定‘六大’之后,留在中国直接领导的不是立三而是我,那么,在实际上我也会走到这样的错误路线……我当然间接的负责立三路线的责任。”

  而随后发生的事,却是他万万想不到的。

  六届三中全会后,李立三奉召去苏联学习。12月初,共产国际东方部召开关于“立三路线”的讨论会,竟把错误加在了不在场的瞿秋白头上。共产国际负责人曼努伊斯基有针对性地说:“两面派是现在最大的仇敌。”他希望“立三同志要帮助揭破这个痛疮,揭破这种小团体的情形,破坏中国共产党的小团体状态”。


关键字: 内容标签:人是,误会,领导,瞿秋白,历史,临危受命人是 误会 领导 瞿秋白 历史 临危受命
下一篇:瞿秋白临危受命最高领导人是历史的误会?(10)||上一篇:火烧乌纱帽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