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汪森与"粤西三载"(1)

编辑:秋痕 来源:南国早报
 
清代广西地方文学、文献的搜集与整理成绩斐然,这时期,康熙年间旅桂官员汪森开其先河。他前后花费十余年时间,将与广西有关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民族、风土人情、山川草木等诸方面的文章,汇总辑录成三部大型文献典籍《粤西诗载》、《粤西文载》、《粤西丛载》,后人统称为“粤西三载”(又称“粤西通载”),为广西保存了丰富的乡邦文化遗产。“粤西三载”也成为后来专家学者研究广西不可不读的史料。

    藏书万卷著作等身

    汪森(1653~1723年),清初著名的文学家,浙江词派主要词人之一。汪氏原为安徽休宁县望族,汪森祖父汪可镇由皖迁到浙江桐乡。

    汪森自幼好学,文采出众,19岁就通过科举考试作为拔贡(贡生的一种)进京。汪氏三兄弟都是当时较著名的学者,同时因藏书而名盛,世称“汪氏三子”。他们读书藏书,不遗余力,多方收罗、勘校典籍,并“筑楼以贮之”。老大文桂建有裘杼楼,老二汪森有碧巢书屋,老三文柏有古香楼和澡之堂,三兄弟收藏珍本秘籍数万卷。他们以文会友,还与黄宗羲等文人名士结下深厚的友谊。

    据汪森在《小方壶文抄》一书中详述,有一次,他和兄长一起到濮川(今浙江桐乡市濮院镇)泛舟,在集市里看见有人卖旧书,尽数购归。这些旧书中有一本手抄的《<尚书>详解》,只有正文,没有注释,该书边幅微有老鼠啃过的痕迹,纸虽破裂但没有完全坏烂,字迹依稀可辨,他和兄长像淘到宝贝般非常高兴,重新抄录,收到藏书楼中。汪氏兄弟爱书藏书之癖由此可见一斑。

    汪森一生著作等身。除了“粤西三载”,他与朱彝尊(诗人、学者、藏书家)共同编辑的《词综》,选录了唐朝至元代的词作,是一部久享盛誉的重要词选。他本身还有《小方壶存稿》、《旅行日记》等多部著作。

    汪森主要在文学上有贡献,史籍对他政绩的记载不多。史载,汪森为官多惠政。康熙32年(1693年),40岁的汪森出任桂林府通判,负责管理军粮。看到粮仓大多歪斜不整,他即捐资修葺,并制订出纳条规,使粮政井然有序。上级知其卓有才干,令他兼理临桂、永福、阳朔三县。

关键字: 内容标签:粤西,三载粤西 三载
下一篇:火烧乌纱帽||上一篇:瞿秋白临危受命最高领导人是历史的误会?(5)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