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新中国的五个卯年春节(2)

编辑:秋痕 来源:北京晚报
 
乙卯1975——
“适逢”春节 民心年意须相顺
“门扉”半开 水仙瓶鱼意味长
1975年2月11日,乙卯新春在“文革”结束前一年悄然扣“门”。上年春节因画“回头驴”被指“留恋过去”获罪的黄胄,这“年”别有深意地改画了一幅“水仙瓶鱼图”,赠友人贺春。“文革”开始后的1967年,国务院宣布“过革命化春节”不放假起,春门锁闭。但终因扛不住国人对传统春节的固守与尊重而门扉半开。特别是中共中央于1975年1月5日发出1号文件通知全党,任命邓小平为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兼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的消息传出后,北京的黄胄、张正宇等画家重拾春节以水仙为“清供”、以瓶、鱼寄托平安、有余的意头入文人画,表达知春迎春和祝福之意。
早在公历元旦前拍竣、“艺术地再现了”铁人式石油工人周挺杉形象的故事片《创业》,于大年初一在北京和全国各大城市正式上映。新华社报道说,由中国文化部主办的全国戏剧会演“也适逢春节举行”,——不说“特意安排”,而说“适逢”春节,既有意避开国务院尚未正式取消“过革命化春节”的敏感话题,又巧妙顺应民意,对民间“春节”之归位予以认可,是当年典型的“新华笔法”。
电影《创业》里“反派人物”的一句台词——“周挺杉,买土豆,必然助长农村资本主义自发势力”,成为那年标志性的幽默记忆。
但计划经济时代毕竟人多粥少,各种物资还须凭票、限量供应。以至国人需要通过各种“对比”弥补心理差距。大年初一吃水饺前,一些单位的职工、机关干部、学校师生要被组织到一起,吃一顿棒子面的“窝窝头”,说说抚今追昔“忆苦思甜”的话。
那年,一则敢和画饼充饥、望梅止渴一拼的新典故说:山东淄博某农村生产队二千余人,以抽签法分配上级下达的一只夜光手表、一辆永久牌自行车和一台蜜蜂牌缝纫机供应票。因僧太多、粥太少,遂决定除三张当年实票外,另按生产队未来每年分得三票——直至每户分到其中一票为止计算出的“计划票”一并抽出。结果,全村每户自1975年至2049年买到那些珍稀物资之顺序一夜搞定。
丁卯1987——
荷包大发 勤劳门第能获宝
门开双扇 隔岸烟花互报春
十二年后春“门”(丁卯)再晓,已是1987年1月29日,正值改革开放第十个年头。时年96岁的上海寿星画家朱屺瞻,这年春节见自己的一幅旧作“双梅并开图”尚未落款,补题道,“此画于十年前余所作,今补题,丁卯春月”。
文人画梅迎春的习俗,受毛泽东1963年12月发表《卜算子·咏梅》和《冬云》影响力的巨大推动,其“斗雪迎春”和“俏不争春”的形象和品格,成为国人的精神象征。但细品这位“坚定不移跟党走”的跨世纪老人朱屺瞻于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前夜(1977年)所绘、恰于十年后补款的一浓一淡双梅并开图,不难读出画里画外的笔墨意趣已由傲寒“斗雪”“转移”到心向“开放”了。
时代巨变中出现的这些微妙细节,并非人人都能捕捉到。年除夕某新闻社北京专电说,“北京市场供应的干鲜果品达百种二千二百多万斤。物美价廉的甘蔗、荸荠货源充足,还增加了海棠、柿子、葡萄、西瓜、菠萝、木瓜、哈密瓜等”。这则新闻提到“荸荠”时,就缺少一个见证年俗嬗变的“新闻眼”:这一谐音“备齐”“毕齐”而成为北京人数百年来除夕必买的“意头”,不再是民不聊生和物质短缺时代的年望,而成为改革开放后春节市场的写实标志了。
是年,广州西关等处还保留着自家“炸油角”的习俗,也非市场短缺,而是为了看到满锅用面粉皮包砂糖卷成的手掌大、荷包状的油角,随着油滚变大鼓胀,讨一句口彩——“发啦发啦,今年大发啦,今年全都发啦!”表达对一个时代的感受与兴奋。
“发啦发啦”的国人,用春联表达劳动致富的年望:“专业承包更添干劲,联产计酬再上层楼”;“勤劳门第年年增产,节约人家岁岁有余”。因卯年农历属兔,还有人书联“耕田能获宝,养兔不守株”。
以温馨、柔美的嗓音赢得“十亿个掌声”的台湾歌手邓丽君,这年也通过录音机走红大陆。《脸儿微笑梦儿香》、《情人的关怀》、《我和你》和客家民谣《原乡情浓》,与那“年”的情调格外合拍。
发生在厦“门”和彼岸金“门”的一个丁卯看点也不能不提:那年因两岸尚未“三通”(直接通邮、通商与通航),但时逢共同佳节,两地不谋而合于初一晚燃放高空烟火,彼此隔海观看,互表祝福。成为卯年之“卯”解为“门开双扇”的精彩注脚。


关键字: 内容标签:新中国,春节新中国 春节
下一篇:清王朝行新政开内阁 为何仍无法避免最后崩溃?||上一篇:晋献公宠妃骊姬阴谋陷害太子申生(1)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