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为何文人官场多失意?

编辑:Jina 来源:广州日报
 




屈子行吟图。(资料图片)


 


    魏文帝曹丕: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 

    唐朝裴行俭:士之致远者当先器识而后才艺 

    自古文人官场多失意。屈原在诗歌创作上独步千古,然而在官场上却屡遭排挤打击,最终自沉汨罗江。贾谊20岁左右就当上太中大夫,眼看马上就要当上公卿之位了,却被人诽谤陷害,只被汉文帝授以长沙王太傅、梁怀王太傅之类的闲职,郁郁不得志,33岁便英年早逝。司马相如是赋中第一高手,最后也只是当了个小小的孝文园令。南北朝的谢灵运、范晔是著名诗人、历史学家,二人均因谋反被处以死刑。唐朝的“初唐四杰”、李白、杜甫等,在仕途上也屡遭挫折。很多人不明白,这些才高八斗的文坛巨子,为何在政坛上不能同样有所作为呢? 

    文人之所以失意官场,固然是很多因素造成的,如屈原是不肯与人同流合污而受人排挤;贾谊是因少年得志而遭人忌妒;司马相如是因口吃和身体不佳而不慕官爵,但主要原因还是性格上的缺陷造成的。 


关键字: 内容标签:官场,文人,失意官场 文人 失意
下一篇:慈禧太后看京剧||上一篇:中国历史上有多少首国歌?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