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和十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这是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白居易被贬的表面原因是他越职奏事,率先上书请捕刺杀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了当朝权贵,实际上真正的根源在于他平日所作的讽喻诗招致了当权者的嫉恨,故借此机会打击报复。对此,白居易自言:“始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章。”
浔阳城外三十里,就是庐山。庐山,是禅宗僧侣活跃之地,成了白居易疗伤之所,仕途的受挫、世事的迁移、亲人的亡故、生命的无常,都在这座云雾飘渺的青山之间被抚慰,抚慰他的有山泉,有林壑,还有佛寺。他一遍遍游庐山的东林寺、西林寺、大林寺。大林寺是由著名高僧慧远法师的高徒昙洗所建,从东晋末年到唐代一直都香火鼎盛。烟霞春色里,白居易和一群文人雅士一道游览大林寺,本来四月间山下桃花都已凋谢,可奇怪的是大林寺的桃花刚刚怒放,千树红艳,众人高兴得击节称妙,像在一年中见到两个春天,白居易触景有情,琅琅吟诵:“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这年秋天,白居易的大哥白幼文回符离老家,白居易送他到湓浦口岸码头。夜宿码头,偶然听见琵琶声,偶遇琵琶女,写下《琵琶行》。他把琵琶女视为自己的风尘知己,与她同病相怜,写人写己,哭己哭人,宦海的浮沉、生命的悲哀,全部融入诗中。从“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的凄清意境开始,到“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伤心慨叹终结,句句愁惨,字字掉泪,成就了又一首千古名篇。《琵琶行》里,交织着错综复杂的心态,有孤独、委顺和思乡。孤独,是对失意人生的悲怨。委顺,就是委时顺命,是对于贬谪生活的主动应对。思乡,是对于中原故乡的怀念归依之情。
四、
正当白居易沉醉于庐山美景时,传来大哥白幼文逝世的噩耗。相别没几天,就阴阳两隔,生死茫茫,人生的无常啊,让你不知说什么好。带着心头淋漓的剧痛,他又一次走进佛教,靠佛禅来消弥内心的创伤。他大量接触东林寺的僧人,耳濡目染。他求智常禅师为他医治烦恼,禅师只劝他读《楞伽经》。白居易在香炉峰下遗爱寺旁建草堂数间,并和东西二林寺的长老神凑、智满、士坚、云、朗晦诸上人相交游,经常是“薄暮萧条投寺宿,凌晨清净与僧期”,他已经习惯于从事于坐禅和诵经生活。
白居易作好了终老庐山、归心向佛的物质准备,他不但建了草堂,还建成了药圃和茶园作为自已的养老产业。他并没有把“江州司马”这个官衔看得很重要,认为“匡庐便是逃名地,司马仍为送老官”。可是,作为一个儒家知识分子,一直都在出仕与归隐的冲突中徘徊,白居易内心的苦痛与矛盾在佛教里终究还是难以解决,他是个世缘太重的人,很难抛弃世情而隐遁山林。就在白居易情绪低落、仕途无望时,突然传来朝廷的诏书,命白居易赴三峡地区就任忠州刺史。他拿着诏书的手不停地颤抖,两行悲喜交织的老泪滴湿了衣襟。
关键字: 内容标签:白居易,相思,墓里有双白居易 相思 墓里有双
点触宗教门户网进入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浔阳城外三十里,就是庐山。庐山,是禅宗僧侣活跃之地,成了白居易疗伤之所,仕途的受挫、世事的迁移、亲人的亡故、生命的无常,都在这座云雾飘渺的青山之间被抚慰,抚慰他的有山泉,有林壑,还有佛寺。他一遍遍游庐山的东林寺、西林寺、大林寺。大林寺是由著名高僧慧远法师的高徒昙洗所建,从东晋末年到唐代一直都香火鼎盛。烟霞春色里,白居易和一群文人雅士一道游览大林寺,本来四月间山下桃花都已凋谢,可奇怪的是大林寺的桃花刚刚怒放,千树红艳,众人高兴得击节称妙,像在一年中见到两个春天,白居易触景有情,琅琅吟诵:“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这年秋天,白居易的大哥白幼文回符离老家,白居易送他到湓浦口岸码头。夜宿码头,偶然听见琵琶声,偶遇琵琶女,写下《琵琶行》。他把琵琶女视为自己的风尘知己,与她同病相怜,写人写己,哭己哭人,宦海的浮沉、生命的悲哀,全部融入诗中。从“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的凄清意境开始,到“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伤心慨叹终结,句句愁惨,字字掉泪,成就了又一首千古名篇。《琵琶行》里,交织着错综复杂的心态,有孤独、委顺和思乡。孤独,是对失意人生的悲怨。委顺,就是委时顺命,是对于贬谪生活的主动应对。思乡,是对于中原故乡的怀念归依之情。
四、
正当白居易沉醉于庐山美景时,传来大哥白幼文逝世的噩耗。相别没几天,就阴阳两隔,生死茫茫,人生的无常啊,让你不知说什么好。带着心头淋漓的剧痛,他又一次走进佛教,靠佛禅来消弥内心的创伤。他大量接触东林寺的僧人,耳濡目染。他求智常禅师为他医治烦恼,禅师只劝他读《楞伽经》。白居易在香炉峰下遗爱寺旁建草堂数间,并和东西二林寺的长老神凑、智满、士坚、云、朗晦诸上人相交游,经常是“薄暮萧条投寺宿,凌晨清净与僧期”,他已经习惯于从事于坐禅和诵经生活。
白居易作好了终老庐山、归心向佛的物质准备,他不但建了草堂,还建成了药圃和茶园作为自已的养老产业。他并没有把“江州司马”这个官衔看得很重要,认为“匡庐便是逃名地,司马仍为送老官”。可是,作为一个儒家知识分子,一直都在出仕与归隐的冲突中徘徊,白居易内心的苦痛与矛盾在佛教里终究还是难以解决,他是个世缘太重的人,很难抛弃世情而隐遁山林。就在白居易情绪低落、仕途无望时,突然传来朝廷的诏书,命白居易赴三峡地区就任忠州刺史。他拿着诏书的手不停地颤抖,两行悲喜交织的老泪滴湿了衣襟。
关键字: 内容标签:白居易,相思,墓里有双白居易 相思 墓里有双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下一篇:唐代皇甫湜写碑文3000字 进账360万元||上一篇:郭沫若与他的三位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