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有《天降祥瑞逗你玩》一文,举了例子说宋高宗和唐太宗不信祥瑞,称他们是“明白人”。不过,以宋高宗而论,该文忽略了祥瑞事件的历史条件。
第一件说建炎二年(1128)九月,密州知州杜彦献芝草,高宗“却之”。史实是“彦言草叶纯赤,实符建炎美号,形如指掌,应肢肱宣力之义。殆将有熊罴之士,穷讨强敌。盖彦白谓也。辅臣进呈,上曰今密为盗区,何足为瑞?其还之。”(《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就是说杜彦是为自己请功,恰与实际情况相反(密州为盗区),所以被高宗否定了。第二件是绍兴元年七月(1131),浙江安抚使刘光世以“枯秸生穗奏瑞”,高宗照旧“却之”。事实上,前两年,高宗正被金兵追得东奔西跑,由杭州到绍兴,又由宁波到温州,最后没办法逃到海中船上,狼狈可见。刘光世奏瑞时金兵刚北返,高宗才慢慢北移到绍兴行在,还没回到首都杭州。所以他说:“岁丰人不乏食,朝得贤辅佐,军中有十万铁骑,乃可为瑞,此外不足信。”即是说当时急需的是粮食、人才、军队,而不是什么秸穗。这时还在逃难途中,有条件吗?非不为也,是不能也。
宋高宗算一个“明白人”吗?可举其平生三件大事,供读者评价:
一、为保皇位不愿北伐,杀害岳飞
这些本已是通识,但近年却有异议,说高宗是南宋开国之君,势弱所逼,也不容易。所以还不得不多说几句。
宋室积弱是宋太祖及太宗鉴于唐五代藩镇之弊,对军队实行“将不知兵,将从中御”,即将、兵三年一换防,作战计划则由中央决定。这是兵法大忌。《孙子兵法》说:“将能而君不御者胜。”《六韬》说:“军不可从中御……军中之事,不闻君命,皆由将出。”所以在对外战事中,宋军败多胜少。但这个祖训,在北、南宋之交有所减弱,各大将有了较多自主权和固定的军队,因之在对金战争中,由弱转强,有十三大捷,加以沦陷区的北方义军,其实力完全可以恢复失地。宋史专家邓广铭先生及钱穆先生对此均有详实的论证(见《治史论丛》、《国史大纲》)。但每次大捷后,多奉诏班师,不准扩大战果。高宗时怕金把钦宗送回来,自己做不成皇帝。这点在明代文徵明的《满江红》中说得最清楚:“岂不念,封疆蹙!岂不念,徽钦辱!念徽钦既返,此身何属。千载休谈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
有人说高宗是想复祖制,怕各大将权重,尾大不掉。但在绍兴11年(1141)已经解除了三大帅(岳飞、韩世忠、张俊)的兵权了。岳飞屡败金军,收复了洛阳及河南大部,所以金人把杀岳作为和议条件,于是岳飞被害。西湖岳庙一度出现过5个铁人跪在那里,暗示了人民对赵构的痛恨,但在皇权时代,很快被制止了。迄今只有4人(秦桧夫妇、张俊、万俟禼)。但明嘉靖9年(1530)文徵明手书的《满江红》石碑,却一直立在那里。
二、亲小人,远贤臣
高宗在位36年,重用的宰相有黄潜善、王伯彦、秦桧及大将张俊等。他们分别是跪在陈东(太学生领袖,被黄、王杀害)和岳飞庙前的铁人。而贤相如李纲、赵鼎、张浚等,直臣如胡铨等均短期任用即被贬黜。高宗对秦桧、张俊的宠幸程度,超出一般君臣。秦桧是金人奸细,已被时人指出,却为相19年,死后高宗还为他建了一个“思堂”,说“思秦桧也”。告诫继位的孝宗,以阻止朝野对秦桧的非议。并让秦桧的儿子秦熺享受宰相的待遇。对于张俊,他多次去其家中吃饭。干鲜果品糕点分两次上各50多种,正餐58道,整个宴席共上菜196道,这固然体现了张俊的奢华和贪婪,也可见双方亲昵的程度。(对臣下,高宗只去过秦、张两家)
三、贪图享乐的文人
从张俊的家宴可以看出高宗的生活水平,因为臣下在任何方面是不敢僭越皇帝的。赵构退居太上皇后,岁供还要40万缗,接近国库年收入的百分之一。且斤斤计较,有一次稍差几项,便大发雷霆。但高宗却好读书,好书法,初学黄(庭坚)米(芾),后学孙过庭,自成一家,真、行、草书皆臻化境,常书赠大臣并刻石。可以说他是一个贪图享乐的文人,却不是一个合格的君主,侥幸没有作亡国之君,前期赖有岳飞、韩世忠、刘光世、张俊、吴玠诸大将御敌。后期赖金主完颜亮被杀,贤相虞允文采石一战,保住了半壁江山。
关键字: 内容标签:明白人,高宗明白人 高宗
点触宗教门户网进入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第一件说建炎二年(1128)九月,密州知州杜彦献芝草,高宗“却之”。史实是“彦言草叶纯赤,实符建炎美号,形如指掌,应肢肱宣力之义。殆将有熊罴之士,穷讨强敌。盖彦白谓也。辅臣进呈,上曰今密为盗区,何足为瑞?其还之。”(《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就是说杜彦是为自己请功,恰与实际情况相反(密州为盗区),所以被高宗否定了。第二件是绍兴元年七月(1131),浙江安抚使刘光世以“枯秸生穗奏瑞”,高宗照旧“却之”。事实上,前两年,高宗正被金兵追得东奔西跑,由杭州到绍兴,又由宁波到温州,最后没办法逃到海中船上,狼狈可见。刘光世奏瑞时金兵刚北返,高宗才慢慢北移到绍兴行在,还没回到首都杭州。所以他说:“岁丰人不乏食,朝得贤辅佐,军中有十万铁骑,乃可为瑞,此外不足信。”即是说当时急需的是粮食、人才、军队,而不是什么秸穗。这时还在逃难途中,有条件吗?非不为也,是不能也。
宋高宗算一个“明白人”吗?可举其平生三件大事,供读者评价:
一、为保皇位不愿北伐,杀害岳飞
这些本已是通识,但近年却有异议,说高宗是南宋开国之君,势弱所逼,也不容易。所以还不得不多说几句。
宋室积弱是宋太祖及太宗鉴于唐五代藩镇之弊,对军队实行“将不知兵,将从中御”,即将、兵三年一换防,作战计划则由中央决定。这是兵法大忌。《孙子兵法》说:“将能而君不御者胜。”《六韬》说:“军不可从中御……军中之事,不闻君命,皆由将出。”所以在对外战事中,宋军败多胜少。但这个祖训,在北、南宋之交有所减弱,各大将有了较多自主权和固定的军队,因之在对金战争中,由弱转强,有十三大捷,加以沦陷区的北方义军,其实力完全可以恢复失地。宋史专家邓广铭先生及钱穆先生对此均有详实的论证(见《治史论丛》、《国史大纲》)。但每次大捷后,多奉诏班师,不准扩大战果。高宗时怕金把钦宗送回来,自己做不成皇帝。这点在明代文徵明的《满江红》中说得最清楚:“岂不念,封疆蹙!岂不念,徽钦辱!念徽钦既返,此身何属。千载休谈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
有人说高宗是想复祖制,怕各大将权重,尾大不掉。但在绍兴11年(1141)已经解除了三大帅(岳飞、韩世忠、张俊)的兵权了。岳飞屡败金军,收复了洛阳及河南大部,所以金人把杀岳作为和议条件,于是岳飞被害。西湖岳庙一度出现过5个铁人跪在那里,暗示了人民对赵构的痛恨,但在皇权时代,很快被制止了。迄今只有4人(秦桧夫妇、张俊、万俟禼)。但明嘉靖9年(1530)文徵明手书的《满江红》石碑,却一直立在那里。
二、亲小人,远贤臣
高宗在位36年,重用的宰相有黄潜善、王伯彦、秦桧及大将张俊等。他们分别是跪在陈东(太学生领袖,被黄、王杀害)和岳飞庙前的铁人。而贤相如李纲、赵鼎、张浚等,直臣如胡铨等均短期任用即被贬黜。高宗对秦桧、张俊的宠幸程度,超出一般君臣。秦桧是金人奸细,已被时人指出,却为相19年,死后高宗还为他建了一个“思堂”,说“思秦桧也”。告诫继位的孝宗,以阻止朝野对秦桧的非议。并让秦桧的儿子秦熺享受宰相的待遇。对于张俊,他多次去其家中吃饭。干鲜果品糕点分两次上各50多种,正餐58道,整个宴席共上菜196道,这固然体现了张俊的奢华和贪婪,也可见双方亲昵的程度。(对臣下,高宗只去过秦、张两家)
三、贪图享乐的文人
从张俊的家宴可以看出高宗的生活水平,因为臣下在任何方面是不敢僭越皇帝的。赵构退居太上皇后,岁供还要40万缗,接近国库年收入的百分之一。且斤斤计较,有一次稍差几项,便大发雷霆。但高宗却好读书,好书法,初学黄(庭坚)米(芾),后学孙过庭,自成一家,真、行、草书皆臻化境,常书赠大臣并刻石。可以说他是一个贪图享乐的文人,却不是一个合格的君主,侥幸没有作亡国之君,前期赖有岳飞、韩世忠、刘光世、张俊、吴玠诸大将御敌。后期赖金主完颜亮被杀,贤相虞允文采石一战,保住了半壁江山。
关键字: 内容标签:明白人,高宗明白人 高宗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下一篇:趣说历史上千奇百怪的状元||上一篇:中国古代假冒官吏行骗伎俩大排行(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