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毛泽东为啥有“李自成情结”(2)

编辑:Jina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关注李健侯与他的《永昌演义》 
  在延安,毛泽东在百忙之中,还关注了民间作家李健侯关于李自成起义的写作。李健侯是陕西米脂人,系李自成后裔,他于1926年动笔著书,经过多年辛勤笔耕,在1930年12月写成描写李自成起义的章回体历史小说《永昌演义》,全书共40回,34.8万字。该书情节曲折,故事生动,对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进行了热情歌颂。这部书于20世纪40年代初在陕西广为流传,当时的陕甘宁边区副主席李鼎铭把《永昌演义》原稿推荐给了毛泽东。毛泽东对此书很感兴趣,读完这部书后还让人抄存了一部,并于1944年4月29日给李鼎铭先生写了一封信,专门评价了《永昌演义》和著名的李自成起义:
  《永昌演义》前数年为多人所借阅:近日鄙人阅读一过,获益良多,并已抄存一部以为将来之用。作者李健侯先生经营此书,费了大力,请先生代我向作者致深切之敬意。此书赞扬了李自成个人品德,但贬仰其整个运动。实则吾国自秦以来,千余年来推动社会向前进步者主要是农民战争,就是两千余年来几十次这类战争中的极著名的一次。这个运动起自陕北,实为陕人的光荣,尤为先生及作者健侯先生们的光荣。此书现在如按上述新历史观点加以改造,极有教育人民的作用,未知能获作者同意否?又健侯先生近来健康如何,能来延安一游否?统祈转致李健侯先生为祷!
  李鼎铭把这封信转到了李健侯手里。李健侯看后,心情十分激动。不久,他应邀来到延安,受到毛泽东的热情款待。毛泽东还奖给了他200元边币、两石小米,聘请他担任边区的参议员。解放后,毛泽东提议李健侯任陕西省文史馆研究员,建议其继续修改《永昌演义》。遗憾的是,由于李健侯在1950年去世,因而对书稿的修改未能完成。
  《甲申三百年祭》成为整风文件
  《甲申三百年祭》是郭沫若所著的一篇史论,文章分析了明朝灭亡和李自成起义成败的原因。文章引起毛泽东的高度重视。
  1944年3月,就在毛泽东阅读《永昌演义》期间,为纪念李自成领导农民起义胜利300周年,郭沫若应约写了《甲申三百年祭》一文。这篇文章首先在3月19日重庆《新华日报》上刊出。当时在延安的毛泽东,视郭沫若的文章为瑰宝,大加赞赏,并指示有关部门立即刊印,把它列入整风重要文件,让全党高级干部认真学习。而国民党顽固派怕得要死,认为郭文是影射当局,美化“流寇”,“散布败战思想,把不正确的毒素,渗入社会内层,”视为大逆不道和洪水猛兽,于是利用所控制的舆论对之大肆围剿。
  当时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正处于伟大胜利前夕。在即将到来的胜利面前,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着新的考验,即能否保持清醒的头脑,避免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正是出于对革命事业休戚相关的考虑,毛泽东敏锐地观察到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一文的深刻意义,倡导全党认真学习。
  在毛泽东的倡导下,延安《解放日报》于1944年4月18日,19日两天,全文转载了《甲申三百年祭》。该报在编者按中指出:《甲申三百年祭》一文的优点和长处恰恰在于没有简单地把历史与现实进行比附,“郭先生在他的文章里充满了爱国爱民族的热情,但是他究竟只是在科学地解释历史。”编者按还回击了国民党对《甲申三百年祭》的“围剿”,称赞此文“充满了爱国爱民族的热情”,“在科学地解说历史”。
  同年4月12日,毛泽东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的讲演中指出:“近日我们印了郭沫若论李自成的文章,也是叫同志们引为鉴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
  6月7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和中央军委总政治部联合发出通知,号召党和军队的干部认真学习《甲申三百年祭》,要求党员“首先是高级领导干部,无论遇到何种有利形势和实际胜利,无论自己如何功在党国,德高望重,必须永远保持清醒与学习态度,万万不可冲昏头脑,忘其所以,重蹈李自成覆辙。”
  从当时保存下来的各解放区整风学习笔记可以看出,一些党员干部以李自成这面历史镜子对照自己进行检查,确实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一位宣传科的副科长在笔记中写道:刘宗敏思想,在我身上就有很严重的反映。自以为进过抗大,在一一五师当过战士,就目空一切,谁也看不起;讲私人感情,同地方新来的同志不团结;高高在上,高谈阔论,脱离群众;生活腐化、散漫……要是大家都像我,还成个什么革命队伍,也不会有比李自成更好的下场。一个宣传大队分队长也在笔记中写道:我们现在还没有进城,但是已经被城里的花花世界迷了眼,总想吃得好一点,穿得好一点,还要打扮打扮,怕人家说自己土气,要是进了城,还能不被金钱、美女俘虏了去吗?李自成起义军的悲惨下场,真该我们警惕啊!11月21日,毛泽东写信给郭沫若,告诉他中国共产已把《甲申三百年祭》指定为整风文件,并说:小胜即骄傲,大胜更骄傲,一次又一次吃亏,如何避免此种毛病,实在值得注意。”信中还指出:抗日战争应该是成熟了的民主革命,国际条件是很好的,国内靠我们努力。我虽然兢兢业业,生怕出岔子,但说不定岔子从什么地方跑来;你看到了什么缺点错误,希望随时示知。”


关键字: 内容标签:为啥,情结,毛泽东,李自成为啥 情结 毛泽东 李自成
下一篇:风流诗酒醉三秋——中国酒文化撷谈||上一篇:驸马不用娶公主? 寻找史上第一位"驸马爷"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