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有句俗语,叫做“君子动口不动手”。以君子自居的,好像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们,赳赳武夫恐怕是不屑于此的。面对别人的挑衅,有时候拳头确实比嘴巴更有说服力。——所以,很多文人,往往也选择用拳头证明自己的实力和正确。
大师章太炎是一个桀骜不驯的家伙。有一次,他在《楚学报》上写了一篇《排满论》。时值满清末年,这样的文字,自然是要遭遇权力报复的。面对这种情况,张之洞唯恐被章连累,赶紧命令自己的幕僚梁鼎芬(就是辛亥革命后被剪了辫子哭着要寻死的那位)将章太炎驱逐出报馆。梁素来讨厌章太炎这个人,尤其不能接受他的政治观点。所以,趁着张之洞发话的机会,就让人用抬轿子的木杠子痛打章的屁股。
后来,无论谁与太炎先生辩论,在辞穷的时候,干脆就说“叫梁鼎芬来”,章马上就会闭口微笑不再说话。
与梁鼎芬相类似的,国内学界近期也出了一件热闹的事情。这件事情源于方舟子的打假。方舟子对医生肖传国的“肖氏反射弧”提出质疑,要“打假”。结果导致双方产生多年的积怨。后来,肖找人把方舟子痛打了一顿。——这件事,和梁鼎芬痛打章太炎彷佛是一回事。只是,一方是借了张之洞轿夫的木杠子,另外一方花钱找别人下手罢了。
1962年,学者钱钟书和妻子杨绛以及女儿钱瑗一家搬至北京东城干面胡同附近的中国科学院宿舍居住。这是一套大房子,钱一家人在此居住,每人一大间书房,其乐融融。但是,四年之后,即“文革”开始之后,钱钟书一家人被打倒,后来被驱逐到外地进行劳动改造。到了1969年,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组织“革命群众”住进“资产阶级权威”的家里去,钱氏夫妇房子也被分掉一半。
来到钱钟书家里居住的,是林非先生夫妇。林以及其夫人,也都是作家。钱家与林家原本比较和睦,但,同住在一个屋子里,即使是涵养再好,也难免磕磕碰碰。终于有一天,导火索被点燃了。
据杨绛女士回忆说,1973年的一天,钱家雇人帮忙洗衣服。正准备开始的时候,林非先生的夫人也要求洗衣工为他们干同样的活儿。并且,要求对方先为自己家洗。对此,钱的女儿不同意。于是,双方动起了手脚。
对于杨绛女士的回忆,林家的人也有自己的说法。不过,在某种意义上讲,这种细节上的争执其实毫无意义。——这件事情的结局是,杨绛张口咬破了“女沙子”的手,林非夫人抓了杨绛的脸。至于德高望重的大学者钱锺书先生,则拎起了一个什么东西(好像是木棍),狠狠打在了“男沙子”林非的身上。然后,钱和杨钻进屋子里,锁上门自卫,一直到居委会的人来处理为止。
文人,在大家的印象里好像总是斯斯文文的。而身为柔弱女子的杨绛张口咬人这件事情,也确实让人感觉意外。作为旁观者,若论个人感受,我想,“掺沙子”应该是罪魁祸首。
前苏联时期,曾经建筑了很多筒子楼给知识分子们居住。具体的做法是,让教授和专家们几家人共享一个厕所和厨房。——人类就像刺猬,刺猬是不能拥抱和亲近的,否则就会被对方扎得浑身是血。人类的生活大抵也是如此,大家各有各的想法和习惯,太有个性的人群居在一起,矛盾就会越来越多。所以,后来有人说,当年金发碧眼、一向清高的教授和学者们,在公共厨房里往往会采取以下做法报复他们的邻居:他们会趁邻居不注意,掀开对方的水壶盖,然后飞快地往里面吐口水……
前苏联的这种“管理”模式,和当年的“掺沙子”其实是一回事。人有人性,尊重人性就要给他们一定独立的生活空间。
关键字: 内容标签:文人,动手,动口也文人 动手 动口也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下一篇:毛泽东从《三国演义》中读出什么?学到军事知识(4)||上一篇:晒晒历代古人“工薪阶层”的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