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太平军"特种部队"智取南京城 破城处成谜(1)

编辑:秋痕 来源:现代快报
 
历史记载太平军炸开城墙攻入南京,这段城墙究竟在哪里?
■为何湘军破城处众人皆知,而太平军破城处却消失在历史疑云中?
10月初的时候,西祠讨论版上出现了一个帖子,让对南京历史感兴趣的网友颇为关注,帖子标题是《历史之谜?欢迎探讨!老人有段传说?却找不到遗址!》
关心南京城墙的人可能都知道,当年太平军破城和之后的湘军破城,都是采取了炸塌城墙的办法,才攻入了固若金汤的南京城。湘军破城的地方在太平门的龙脖子处,至今这里的城墙仍能看出明显的修补痕迹,而且城墙内外都有记载维修一事的石碑。但是,当年太平军是从哪里破城的,除了正史野史上的寥寥记载,没有人能说得清楚。
西祠上的帖子,说的就是这个谜题。
挹江门小桃源公园内的一段城墙,因为三块古老的记事碑一度被锁定目标。可专家却说,其实这是以讹传讹。那真正的遗址到底又在哪里?
民间传奇引出一段历史之谜
不久前的一天,南京网友“天马独行”沿着挹江门城墙走到仪凤门时,突然想起老一辈留下的一段民间传奇故事,是关于太平天国时期的攻城战事。
故事发生在1853年3月19日,当时太平军已经兵临城下包围南京十天了,城里只有万余残余清兵,将城门堵死试图凭借明代留下的高大城墙顽固抵抗,拖延时间等待援军。
太平军先在城南摇旗呐喊发起佯攻,战车上站的是从雨花台寺庙里拖来的铁菩萨,只是被套上太平军将领的战袍,装扮得煞有介事。战场硝烟弥漫,清兵在城墙上看不清车上站的是什么人,只是拼命开枪放炮。只见那些“将领”站在车上稳如泰山,连大炮也轰不倒,显得煞是诡异,像是贴了神符喝过咒水。
这下清兵慌了,认为是太平军有“神鬼附身刀枪不入”,于是清兵大批主力立刻赶往城南增援。谁想他们才到城南,就听见城北传来轰隆隆的爆炸声。原来太平军早已悄悄在城北狮子山南端的仪凤门附近挖了地道,埋下火药。大段城墙被轰塌,太平军得以顺利攻入城中。
这段绘声绘色的传奇故事,“天马独行”从小就印象深刻。然而最令他感兴趣的,既非那被扮作将领的菩萨像,也不是太平军“神鬼不侵”的传说,“如果这段传奇属实,那段被轰的缺口在哪里?总该有段像龙脖子城墙那样被修复过的痕迹吧?”
可他多番寻找过,这一百多年前的战场遗迹,似乎静静地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里,无人知晓。
太平军“特种部队”智取南京城
被视为固若金汤的南京城,如何会被装备不算精良的太平军攻破?“因为太平军创造出一套厉害的招数‘穴地攻城法’,专门对付坚城高墙。”熟知这段历史的南师大历史学教授经盛鸿告诉记者,这一点无论在正史野史中均有明确记载,《南京简志》就曾记录:“太平军挖地道炸塌仪凤门,攻占江宁。”
“不过说起这场战事,还不得不提有着‘太平军特种部队’之称的‘土营’。”经盛鸿从另一个角度,为当年那段传奇故事进行了解析。
1852年,太平军进入湖南郴州后,当地数千挖煤工人参加了队伍。这些人被集中组织成一部,这就是“土营”。“土营相当于现在的工程兵部队。由于基本由挖煤工人组成的,因此土营的战术与采煤的坑道掘进作业相同。”
就是这么一支擅长挖地、爆破的部队,在太平军攻占南京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1853年初,夺取武昌后,太平军顺江东下,直逼南京。在攻克了长江军事重镇浦口后,3月8日,太平军来到了江宁府(南京)的城墙外。可巍峨的城墙成了破城的巨大障碍。尽管南京城被太平军团团包围,可高墙之下,从3月9日开始,足足打了10天都未能破城。
但城内守军万没料到的是,城南看似猛烈的攻击,其实只是“佯攻”;面对高大的城墙和坚固的城防工事,太平军早另有安排——派出特种部队“土营”,先挖地道再用炸药进行定点爆破。在猛烈进攻的掩护下,一条由静海寺挖出的地下通道正向城内悄然靠近。
根据《同治上江两县志》的记载,“初十晨(1853年3月19日),仪凤门地雷发,贼(编者注:清军对太平军的蔑称)蜂拥而上……少顷,第二雷发,遂不支。而三山、通济各门贼亦以云梯上,守城官兵皆死之。”根据这段描述我们可以想象,就在3月19日清晨,守城的清兵们疲惫不堪之时,突然仪凤门城墙附近传出几声巨响,刹那间坚固的城墙居然被炸开一个缺口,太平军中猛将林凤祥带着几百人由破墙处冲入,打开了僵局。
那么,当年被炸开的城墙缺口究竟在哪儿?记者对此展开了调查。
小桃园古碑上的疑团
64岁的杨丹青阿姨,打小就常在下关城墙边玩耍。在她的印象中,现在挹江门南边的小桃园没准儿就是当年破城的地方。她还特意提醒记者,那里有几块与众不同的白色砖石,非常好辨认,“据说那石头就是清政府后来修复时特意留下做纪念的。”
依照杨阿姨的说法,记者寻到了现在挹江门旁的小桃园公园里。这里有几位正在晨练的老人,一听说记者是来找修复的城墙,都点头称是,“往里走,一百米左右就能看到。”果然,记者走进百米远,发现城墙上有三块白色的砖石。两块高出地面约半米,分别刻有“左界”、“右界”字样。第三块位于这两块砖石之间,约有3米高。
由于距离太远,记者看不清上面所刻的碑文。所幸在这处城墙脚下,有一块今人所造的说明碑,将上述碑文的内容一一写明:光绪拾壹年岁次乙酉孟秋月奉,宪委修象山脚下城墙壹段计长捌丈贰尺,善后工程局委员运司衔江苏江浦知县长沙黄国忠监修。匠头:王永发、葛庆林。
由此可以看出,在光绪11年(1885年),清朝的确曾对这段城墙进行过修缮。而这三块与众不同的砖石正是清朝修缮城墙时特有的“记事碑”。
这里就是“天马独行”寻觅了多时的破城处吗?但市民何先生有着不同看法,“这三块记事碑,只是记载修复城墙事的碑,不足以说明太平军就是从这里攻陷南京城的。”何先生对南京城墙也同样有浓厚兴趣。他翻阅了不少资料,发现张汝南所著《金陵省难纪略》中一段文字,似乎能揭晓这一谜底:比晓,贼之地道与炮并发,上下一震,狮山正面城垣,颓卸砖石数层,宽约两丈许,官绅兵勇皆骇散。
“根据这段不难看出:太平军是炸塌了狮子山正面城垣,然后才进入城内的。”由此他推断,这段破城处紧挨狮子山,应该位于仪凤门北侧不远处。而小桃园在仪凤门南侧,距离狮子山也有段距离。


关键字: 内容标签:太平军,智取,特种部队,南京,破城处成谜太平军 智取 特种部队 南京 破城处成谜
下一篇:关于三国许攸之死(多版)- 贪财版||上一篇:是谁创制了满文?它的生命力缘何这样脆弱?
分享到
推荐好文